亞歷山大上將相信戴高樂的判斷,只要反著做,就絕對是正確的。所以,在中國空軍開始轟炸梅斯時,亞歷山大上將就命令梅斯的守軍,把重炮掩護好,把工事修好,把槍擦亮,把子彈準備好,隨時準備迎接同盟國的進攻。他的部下雖然不以為然,可是,這個上將在陸軍那兒有著極高的聲望,很得士兵們的喜歡,所以,也照著做了。也正是因為亞歷山大上將的這次出自本能的命令,使得法國人能夠把大部分重炮拖到掩體內,躲過了中國空軍的轟炸,給德國人造成了巨大的麻煩。
左翼被突破的時候,戴高樂總統已經被福熙元帥軟禁,他只能向福熙元帥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戴高樂總統始終認為,同盟國在梅斯方向的進攻是佯攻,是為了吸引聯軍的注意,他們的撒手鐧還是在敦刻爾克一帶,福熙元帥也認可了戴高樂的意見。只是,亞歷山大上將就是不信,他認為,這裡才是同盟國進攻的主要方向。如果真是那樣的話,那麼,德國人下一步的行動,肯定是繞過梅斯,切斷梅斯與南錫的聯絡,然後再集中全部兵力,慢慢地折騰駐梅斯的三個法**和一個英**。亞歷山大上將,是絕對不會允許這件事情發生。
第六十六 梅斯混戰(二)
而此時,梅斯方向的戰爭已經進入了白熱化程度。自突破左翼後,施裡芬元帥便命令德國第三集團軍群插到南錫與梅斯之間,切斷兩者之間的聯絡。只是,德國人在梅斯左翼花的時間太多了,讓南錫城的法國部隊有了充足的準備時間,七月五日凌晨,也就是中國向西班牙宣戰的那一天,德國第三集團軍群一個師的前鋒部隊與從南錫趕來增援的一個法**,在離梅斯約十五公里遠的地方不期而遇,一場惡仗隨即展開。只是,雙方誰都沒有想到,這場戰役竟然越演越烈,最終演變成了一場超大規模的決定性戰役。
南錫城內擁有八個法**共四十萬人,與梅斯城內的三個法**以及梅斯右翼的一個英**遙相呼應,憑著這幾個月搶建出來的半地下工事群,牢牢地控制著法國東北部的大片領土,再加上駐紮在斯特拉斯堡的五個法**和一個英**,構成了一個品字形的牢固防線。這裡,集中了英法聯軍部署東線一百五十萬軍隊中的九十五萬,面對著德國經濟和軍事重鎮法蘭克福、曼海姆、斯圖加特等,如果實力強大,就可以直接攻進德國,把德國西部攪處天翻地覆;如果實力不濟,也可以龜縮在堅固的防線內部,任由德國人在外面耀武揚威,十足一個可攻可守的好地方。以這三座城市為中心的東部北部防線,可謂固若金湯,無論同盟國攻其那一點,都會遭到英法聯軍侵擾兵力的猛烈反擊。除了這三個重要城市外,剩下的十一個軍五十五萬部隊,則分散佈置在東部北部的重要地方。科爾馬和貝爾福各部署了一個法**,埃皮納勒則部署了一個英**,以便隨時支援科爾馬和貝爾福的防守。瑞法邊境處的納沙泰爾湖一帶也部署了四個法**,畢竟。誰也無法保證同盟國方面會承認瑞士永久中立國的地位,奧匈帝國的部隊只要前進幾十公里,就可以直接插到納沙泰爾湖邊。對那裡地法國城市發動攻擊,英國人和法國人不得不防。其餘的四個軍,全部部署在以里昂為中心的阿爾卑斯山西側。之所以在里昂一帶部署了三個法**和一個英**,戴高樂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啊。一直以來,戴高樂和布萊爾地眼睛都盯著馬賽一帶,盯著空曠的法國南部。一旦中國的孫明元帥率軍從馬賽一帶登陸,那麼,所過之處一馬平川,英法聯軍根本就沒有辦法及時從北部調兵,層層阻截。所以。戴高樂和布萊爾一商量,決定在里昂放上四個軍,即可以北上支援梅斯,也可以南下支援馬賽。或者做為阻擊中國登陸部隊的排頭兵。按理說這部署相當不錯,顧此又顧彼的,只是布萊爾沒有想到,戴高樂總統竟然被軟禁在家裡,這使得兩國實際掌權人的聯絡出現了問題,溝通不及時,給後來的戰鬥帶來了一些隱患。
駐南錫的聯軍總司令是法國陸軍上將亞歷山大,他同時還兼任聯軍東北部防線總司令,從阿爾卑斯山脈到盧森堡,除了里昂的那四個軍外。其餘部隊全部歸亞歷山大指揮,真正意義上的統兵百萬地實權人物。亞歷山大上將一直是福熙元帥的心腹。跟福熙幾十年了,風風雨雨的,忠誠得很。在外國人眼裡,法國將軍都是非常有特色的,其代表人物就是原總統地軍事顧問、布林格指揮官薩科齊上將,形勢不對頭,撒腿就溜,而且。總能找到為自己增光的理由。這一類將軍是法國陸軍的主流。這也難怪法**隊一遇到強敵,腿就自發地軟了。沒辦法啊,將領們先當了軟腳蝦,士兵們自然也就不會客氣了。只是,亞歷山大上將是一個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