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怒火傾洩在速度慢得半死的運輸船隊身上,活生生又讓布朗上將脫了一層皮。
第四十二章 勾心鬥角(下)
敦刻爾克守住了,科西嘉島也撈到手,對同盟國來說,總攻的時候到了。
總攻的方案早就制定出來了,林林總總的幾十個,是由林龍元帥帶來的參謀和德國參謀部的參謀分別制定的,而且都考慮到了敦刻爾克是否在手、科西嘉島能不能奪到等各種情況。雖然都在同一個參謀部工作,可是,除了交換情報外,兩國參謀老死不相往來,互相別上苗頭了。兩國的參謀都下意識地把對方當成竟爭對手,廢寢忘食的,爭取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拿出最讓決策者們滿意的方案來。這倒是一件好事,可以促進雙方參謀水平的提高。對林龍元帥等幾個同盟國的決策者來說,工作輕鬆了許多,他們所要考慮的,只不過是選擇採用那個方案而已。不過,從中也可以看得出來,雖然高層方面仍然是一片和氣,可是,兩國的軍人已經開始腳底下互設絆子了。
六月十六日晚上,也就是孫明元帥剛剛拿下科西嘉島沒幾個小時,一場事關重大的會議在德軍總參謀部召開。與會的人極少,除了聯軍總司令林龍元帥和副總司令施裡芬元帥外,就歐洲四個同盟國的元首,德皇威廉二世,奧皇卡爾一世、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皇帝穆罕默德六世和保加利亞沙皇鮑里斯三世。斯里蘭卡、泰國、泰米爾共和國並沒有派人參戰會議,把一切的決策權都交給了中國,而日本人和高麗人則根本就沒有資格參加這種會議,這可是主人們才有資格參加的會議啊。這其中,真正有發言權的,只有兩個司令員以及威廉二世和卡爾一世。保加利亞國小力微,參戰的部隊只有不到五十萬,而且。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有著微妙的恩怨關係,鮑里斯三世知道得很清楚,憑著保加利亞的實力。與會之人中沒有幾個會對他的發言感興趣。他參加此次會議地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傍上一個老大,以便在戰後的利益分配以及儲存國家上得到支援。與鮑里斯六世抱著同樣心思的則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皇帝穆罕默德六世。按理說,土耳其也算是一個地區大國,此次動員參戰地部隊達到了一百一十多萬。雖然跟奧匈帝國沒得比,可是,比起德國來,也只相差一半而已,當然,從戰鬥力上來講,兩者不可同日而語。只是,土耳其的利益在俄羅斯、巴爾幹半島和中東一帶。現在,中東基本上已經被中國人所控制,憑著土耳其的實力。想要在中間撈上一點兒有點兒不大現實。巴爾幹半島麼,羅馬尼亞等幾個參戰國已經被同盟國佔領,除了保加利亞外,巴爾幹半島基本上沒有對手了。至於俄羅斯麼,這個曾經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現在基本上等於亡國了。就剩下一下莫斯科,掀不起大浪,穆罕默德六世並不放在心上。土耳其此次參戰,一來是因為協約規定;二來麼,只是想著儘可能多的撈點兒利益而已,穆罕默德六世並沒有參與到爭奪的心思。
真正勾心鬥角地,是中國、德國和奧匈帝國。說老實話。中國人的方案和德國人的方案各有千秋,也說不上那邊好,不過,選擇那一個,對戰後的世界格局、利益分配都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三個國家都不敢掉以輕心。這其中,發言權最大的。當然是中國和德國了。不過。也不可小視卡爾一世的野心。這傢伙雖然年青,可是。畢竟是出身哈林斯堡王朝的人,沒有兩下子,這個有名的王朝不可能在歐洲各地存在了一千多年。卡爾一世早就看出來了,戰後的歐洲,就是德國和奧匈帝國角逐地戰場,而無論從國力上講還是從軍事實力上講,奧匈帝國都處於下風,所以,他得想辦法削弱德國人的影響力,同時,想辦法靠上中國這棵大樹。
選擇那個方案,林龍元帥與施裡芬元帥已經商量了好幾天了,可是,一直沒有商量出結果來。實在沒有辦法,只能把仍在柏林的四國元首都請來決策。現在,敦刻爾克已經到手,科西嘉島也已經到手,如果再不拿出個方案來,等英法兩國喘過氣來,事情就難辦了。對中國人來說,更重要的一點是,得抓緊時間登陸北美大陸。美國是一個具有可怕戰爭潛力的世界性大國,如果給他們太多的時間準備,這場戰爭誰勝誰負,都還不一定呢。
看了一眼正微閉眼睛、可是眼縫裡面卻閃著精光、不停地打量著自己地威廉二世,林龍元帥覺得有點兒棘手,這個傢伙,可是個真正意義上的老奸巨滑,是歐洲政壇上有名的老狐狸,不好對付啊。想了想,林龍元帥微笑著說道:“威廉陛下,你覺得選擇那個方案,對戰事更加有利呢?”
威廉二世呵呵一笑,睜開了眼睛:“元帥閣下,我不是軍人,這種事情,由你們軍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