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部分(2 / 4)

小說:亂清 作者:辯論

空中或高處望下去,五十一頭藍色鋼鐵巨獸,在大地上一言不發,沉默蹲踞。

刺刀如林,細碎的寒芒在佇列中閃爍,猶如巨獸的鱗甲;擦得錚亮的大炮,青銅的拿破崙炮,鑄鐵的“維特沃斯”炮,炮身清光隱約,猶如巨獸的爪牙。

校場上聲息不聞,但金戈肅殺之氣,籠罩穹野,瀰漫天地。

辰初一刻,聖母皇太后的鑾駕,準時進入校場。

這個車子,和來天津路上坐的那個車子,大體彷彿,亦是在倫敦定製的洋車,亦是四輪。不同的是,這個車子是“敞篷”的,車廂的前半部,不設座位,前邊和左右兩邊,都裝了可以扶握的欄杆,此即謂之“軾”,聖母皇太后企於“軾”後,扶“軾”而立。太后居左,右首邊,赫然並肩站立者,毅勇忠誠多羅貝勒關爵帥卓凡是也——此謂之“驂乘”。

車身相對輕便,車子前邊,也沒那麼臃腫,駕轅的,是兩匹阿拉伯騏驥,右手邊的那匹上面,騎著馭手。

往聖母皇太后身上看,一身極挺括的呢子軍禮服,長靴大氅;頭上戴的,卻是黑貂暖帽的鳳冠,冠上三層東珠,金鳳拱繞,高高聳起,車行之際,微微顫動。

清朝皇后、太后的鳳冠,與歷朝不同,其黑貂暖帽的形狀,實在和男子王公包括皇帝戴用的暖帽無異,只不過上面的裝飾不同罷了,所以,極具“中性美”,同近現代的軍裝搭配,竟是特別的合拍悅目!

只是暖帽帽簷的上緣,垂下一副明黃面紗,紗後風姿隱約,國色何如,卻是沒有人能夠看清楚了。

聖母皇太后的鑾駕一出現,校場上便隱隱生出一陣騷動。沒有人敢說一個字,沒有人敢咳嗽一聲,沒有人敢扭一下脖子,甚至,也沒有人敢隨便的轉動眼珠子——這個“騷動”,是由突然變得急促的呼吸和心跳組成的——這是最嚴格的紀律也無法抑制的。一萬餘人的呼吸和心跳,同時倏然加快,猶如無聲的悶雷,在校場的半空中滾滾而過。

遠處的飛鳥,驚覺感應,呼啦啦飛起了一大片,盤旋迴翔,久不回落。

這個異樣的騷動,原因極其複雜,大約除了一個處心積慮的關卓凡,沒有人能夠真正說的清楚。

彼時清朝的最高統治者,在普通人的心目中——不論華、洋,依然有著崇高的地位,軒軍計程車兵,來源大多是普通的老百姓,見到皇帝和太后,激動一番,非常正常。

不過,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未完待續……)R1292

第八十九章 百脈賁張,心旌搖動

最主要的原因有三個。

第一,“太后閱兵”,好像一個神話,雖然相關命令早就下達了,大夥兒一直為之全力準備,但不到實現的那一天,總覺得不甚真實;或者總有半途變卦的可能。當太后的鑾駕現身大校場,一切再無可疑,奇蹟終於變為事實,受閱官兵,不能不表示激動。

第二,更重要的,太后穿的是軍裝——是“我們的軍裝”!

這是普通計程車兵完全想象不到的。事先,士兵們對太后現身校場的形象,各有想象,有的難免荒誕不經,但幾乎沒有一個人,想到太后會穿上“我們的軍裝”,這種“上位者”和“下走者”的“同一性”,給士兵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巨大的親切感充溢心胸——太后和我們是“自己人”!

農業社會,統治者需要用華麗繁複的服飾,和被統治者拉開距離,以顯示威嚴和神秘,維持對被統治者的心理優勢;但進入工業社會後,這套嗑嘮不成了。近現代政治實踐,反覆證明,統治者必須表示出和被統治者足夠的“同一性”,才能夠得到後者的足夠的認同。TG成功的歷史,再明確不過地顯示了這一點。

第三,最重要的——爵帥和太后並列而立!

這一萬二千多官兵,弄得清楚“驂乘”的含義的,大約曲著手指頭數得出來,沒幾個人明白,聖母皇太后和爵帥的這個“站位”,其實深符“春秋之義”。在普通士兵的潛意識中,爵帥既和太后並立,則二者的地位就是一樣的了!這是什麼感覺?又給他們帶來了何等樣的衝擊、喜悅和自豪?

太后鑾駕進入校場之後,在距受閱部隊十丈左右的地方停下。這時,兩騎快馬,一前一後,飛奔而來,到得鑾駕右首邊,勒馬企定。定睛看時,馬上騎士,前一位是華爾,後一位是張勇。

華爾騎在馬上,抬手敬禮,高聲叫道:“啟稟爵帥:受閱諸軍準備完畢,恭請聖母皇太后檢閱!閱兵總指揮華爾!”

“副總指揮張勇!”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