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部分(2 / 4)

京都小霸王,萬皇后的侄子,雲陽伯顧全芳的嫡長孫。

紀詠也聽說過。

可他的目光卻落在了顧玉身邊那個英俊的男子身上,眼神驟然閃過利刃般的寒光。

“鄭大人盛情相邀,我們不去喝兩杯,也太不給鄭大人面子了。”紀詠淡淡地道,走進了雅間。

何煜愕然。

只好也跟著走了進去。

第175章 偶然

雅間裡重新佈置碗筷,絲竹聲也重新響起來。

鄭兆坤給雙方引見。

“這位是雲陽伯府的顧公子。”他笑指顧玉,然後介紹顧玉對面一個相貌平常卻氣質溫和的青衣男子,“這位是延安侯府世子爺,”最後才指了顧玉身邊的英俊男子,

“這位是濟寧侯爺。”

何煜大吃一驚。

他雖然知道竇昭的未婚夫是濟寧侯,自尊心卻始終壓制住了好奇心——他並不認識魏廷瑜。

沒想到會在這種場合下見面!

難怪紀詠剛才的神色有些異樣。

何煜不動聲色地瞥了一眼那個抱著魏廷瑜的胳膊,幾乎半掛在魏廷瑜身上的風塵女子一眼,這才把目光轉向了汪清淮。

文臣和勳貴,是兩個不同的圈子,偶有集結,也是泛泛而交。就算是這樣,他也聽說過延安侯府世子爺豪爽仗義的名聲。他怎麼和顧玉攪到一起去了?

他不由得多看了汪清淮兩眼。

鄭兆坤已經向顧玉等人介紹紀詠和何煜。

“這位是新科的探花郎紀見明,”如今在翰林院任編修,伯父是我上峰的上峰紀侍郎,”他嘻嘻笑道,語氣裡帶著幾分戲謔,並不讓人感覺到冒犯,反而有種親切,“父親乃通政司左通

政,淮安知府紀大人,是紀編修的九叔。”

紀大人太多,只好以官職相稱。

汪清淮的眼睛不由閃了閃。

淮安也是這次運河疏浚的河段之一。

雖說與他和顧玉沒什麼關係,但漕運總兵府在淮安他們若是想染指漕運生意,或者是江南的織造生意,少不得要和漕運總兵打交道,淮安知府也就成了不得不結交的人物之一。

汪清淮頓時對鄭兆坤知情識趣頗為讚賞。

鄭兆坤哪裡知道汪清淮的心思,他只是覺得顧玉等人既然是接了運河的疏浚,多認識幾個與河工有關的官員有是好的。他現在全副的心思都放在了何煜身上。

剛才他和何煜起衝突的時候,紀詠袖手旁觀,可見這樣自稱姓“何”的公子完全有能力處理這樣的糾紛,京都姓何的人家又長得這樣的俊美……他想到了何閣老家的小公子·····

這引薦人的先後順序是分長幼尊卑的,按道理,紀詠是兩榜進士出身,又貴為探花郎,是翰林院編修,比沒有功名在身的何公子不知道強到哪裡去了,可世間的事就是這樣沒有道理——

越是那些沒有什麼有耐的人,越是怕別人輕瞧了,越喜歡爭這些虛榮,何公子也不能得罰啊!

鄭兆坤只好裝糊塗,笑著朝何煜拱了拱手,對顧玉等人道:“這位是紀大人的朋友。”然後望著何煜道,“還沒有請教怎麼稱呼?”

“在下何煜。”何煜淡然地笑了笑,道,“是見明的朋友的。”其他的,並不欲多說。

汪淮清起身招待他們,態度熱忱但並不過份,很容易給人好感。

顧玉卻不同,一邊剝著花生下酒一邊低笑著和身邊的女子咬著耳朵舉止乖張,與魏廷瑜欲拒不能的拘謹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何煜不由皺了皺眉。

怎麼這姓魏的這樣的小家子氣。

就算是再不自在,逢場作戲地把這場面應付過去就完了何必如此的扭捏!

可惜了竇家四小姐······簡直是明珠蒙塵…···巧婦拌拙夫······

他尋思著要不要和魏廷瑜說上兩句話,也好解了姓魏的窘然,卻看見紀詠端著酒杯第一個敬了魏廷瑜:“濟寧侯,說起來,我們還是親戚呢!”

他語不驚人死不休,讓在座的諸人都面詫異。

“竇四小姐自幼失悻,由我姑母養大。”紀詠笑道,“和我們家一向走得很近論序你得稱我一聲‘表兄,才是!”

魏廷瑜恍然忙端起酒盅起身,倒也恭恭敬敬地喊了一聲“表兄”。

紀詠大笑將盅裡的酒一飲而盡。

鄭兆坤等人喝彩,嚷著“紀大人真是豪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