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俊的朋友來。
“……姓匡,名超,字卓然,家裡是做海上生意的,在廣東番禺也算是富甲一方了。伯彥那年去鍾南山,被蛇咬了,還好遇到了匡卓然。救了伯彥一命……這次伯彥去廣東。就是去答話匡卓然的。沒想到匡卓然家裡出了事……說是自從今年九月,匡家的貨連續出了幾次次,賠了快二十萬兩銀子,眼看著就要傷盤動骨了。卻有從前做生意的朋友介紹了京都來的巨賈。說是要買下他們家的船行。價錢卻比市價低了一半。
“匡家自然不肯。
“結果就沉了一艘船。
“匡家看著不對勁,動用了祖輩們留下來的人脈,這才打聽清楚。原來是京中的一位大佬看中了他們家的船行,想佔為己有。匡卓然是讀書人,和讀書人說得上話,匡家這才決定讓匡卓然帶著幾位得力的管事來京都打點,看能不能讓那位大佬入乾股。
“伯彥想著匡卓然對他有救命之恩,就決定跟過來瞧瞧,若是和我們家有點關係,準備求了五伯父從中周旋,化干戈為玉帛。匡卓然雖然不知道伯彥的身份,但他知道伯彥為人沉穩有見識,也跟他跟過來幫著出出主意,就帶著伯彥一起來到京都。
“結果快過年了,人沒有找到,伯彥也不好貿貿然地去槐樹衚衕,就這樣跟著匡卓然住在了客線。”
“到底是哪位大佬啊?”竇昭鄙視地撇了撇嘴,“吃相也太難看了。”
“可不是。”竇政昌拿了一塊桃花凍牡丹花件問竇昭,“好看不好看?”
竇昭看著心中一動,想到了紀令則,不動聲色地道:“當然好看!也不看看這是誰的東西。不過,這東西適合送年輕的女子,你準備送給誰?”
“哦,”竇德昌露出幾分心虛,掩飾般地道,“我還沒有想好。”然後很快把話題又扯到了匡卓然的身上,“不過,我總覺得匡家多慮了,像他們這種人家,也就在番禺數得著數,京都的大佬怎麼看得上?說不定只是那大佬身邊的什麼人扯著虎皮做大旗,匡家在京都又沒有什麼人,這才被嚇唬住了。”他說著,把那塊桃紅凍的玉佩放在了一旁,又挑了塊碧綠如洗的玉蟬,舉給竇昭看,“你看這塊怎樣?”
“不錯。”竇昭笑道,“夏天用紅繩穿了,吊在脖子上,看著就透著股涼氣,很漂亮。”
“我也這麼覺得。”竇德昌把兩塊玉都揣到了自己的衣袖裡。
死孩子,有了心上人就忘了自己的孃親!
竇昭在心裡怨念著,挑了一塊彌勒佛的玉佩,一塊竹節的玉佩,一根鑲石榴石的石榴花金簪,一塊端硯,一匣子狼毫筆,道:“這彌勒佛的玉佩是給六伯母的,狠毫筆是給六伯父的,端硯是給十一哥的,金簪是給十一嫂的,竹節的玉佩是給七斤的,你回家的時候代給他們。”
竇德昌叫道:“那我的呢?”
竇昭瞅著他的衣袖佯露出冷冷的笑。
竇德昌捂了衣袖,道:“算了,算了,我幫你帶過去就是了。”一溜煙地出了庫房。
竇昭不禁抿了嘴笑,吩咐甘露:“把東西都配了相應的匣子裝起來。”
甘露應聲而去,竇昭去了花廳。
竇德昌道:“時間不早了,我去跟伯彥商量商量,到底該怎麼辦好?”
竇昭送了竇德昌出門,低聲道:“要挑著世子不在家的時候來。”
竇德昌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悄聲道:“我明白,不能讓宋硯堂知道這件事。”
“你怎麼這麼傻?”竇昭抱怨道,“如果世子在家,他這個做兒子的能袖手旁觀嗎?”
竇德昌站下了腳步,望著竇昭的目光漸漸變得嚴肅起來:“你是不是很喜歡宋硯堂?”
“胡說些什麼?”竇昭嗔道。臉上卻莫名變得火辣辣的,“你管好你自己就行了,少對別人指手畫腳的。”
竇德昌一愣,然後面露出詫異,又變得躊躇起來,好半天才話帶試探地道:“我的事,我的什麼事?”
竇昭暗暗後悔自己失言。
有些事,向來堵不如疏。
以竇德昌上半輩子的執著,把事情說開了,只會讓他更加肆無忌憚。沒有了顧慮。
她正要拿話圓過去。宋墨回來了。
他一眼就看出兩人之間的氣氛有點不對,忙裝著驚訝的樣子“咦”了一聲,道:“你們怎麼站在這裡說話?”隨後給竇德昌行禮,笑道。“聽說舅兄過來。我就吩咐廚房把前幾天宮裡賞的鹿肉烤了。正好家裡還有壇御賞的梨花白,滋味醇厚,配烤肉最好不過。後院的梅花也開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