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將會成為他一輩子的汙點…
大家一商量,李真是肯定得回去的,五丫帶著三牛的長子,也得一起回去,而唐燁,唐高林的意見是應該回去,李真則是覺得可回可不回,但希望唐燁能跟著一起回去,“俺和五丫兩人上路,不好照顧…”
唐燁無所謂,就當旅遊吧,但是,李真需要守孝三年嘛?
雖然李真沒中秀才,也沒透過公務員考試,但如今卻是實實在在的在領朝廷俸祿啊,朝廷的人不是流行要丁憂嘛?李真沒資格丁憂,但是不是要守孝呢?
但窮苦人家可不興這個,真守孝三年,那得耽擱多少事啊?守不起呢,因此,守孝三年一般都是讀書人和有家底的人才遵守的,窮苦人家,一般就守個大半年,該迎娶還得迎娶,該出嫁的還得出嫁,該生孩子還得生,無他,生活壓力所迫…
問題如今就來了,李真需不需要按有錢人的規矩守孝三年?…
唐王氏是頭一個就不贊成,守孝三年,那葉子都多大了,本來懷孩子就艱難,那不更是見不著孩子影了嘛?
唐高林則是很為難,好像不論從哪邊靠,李真都該守孝三年的,嗨,你說他繼父幹嘛不多活幾年啊…
大家討論來討論去,也沒個準信。
最後還是唐燁道,“乾脆你先去作坊辭了差事吧,奔完喪後,咱們還是回房山來,到時找四爺疏通一下,你繼續去作坊裡跟著師傅們學,不領朝廷俸祿就是了,不管怎樣,你畢竟是繼子,在李家也沒待幾年,在房山哀思也是說得過去的,你說呢?”
唐高林想想,對唐燁的提議投了贊成票:“如果大家覺得你沒必要守孝,肯定不會準你辭了差事的…”
李真一聽,覺得有道理,第二天便去作坊打辭職報告了,然後就回家跟著唐燁一起收拾行囊。
第三天,辭職報告就給批了下來,看來在大家的眼裡,李真是該守孝的…
唐王氏只覺得心有慼慼焉,那娃兒爹以後是不是也要守孝呢?於是,唐王氏趕緊對天禱告,祈禱奶奶和公婆長命百歲。
看來,這些看似不近人情的規矩變相的也促使了孝子賢孫的出爐,長輩去世,帶來的損失有些大啊…
就在李真帶著唐燁和五丫母子坐上馬車駛出房山時,八爺重重的拍了一下桌子,“李真給他繼父奔喪就罷了,怎麼還要守孝!”…
第三百零二章 李家村
因有嬰孩,加之又是冬季,李真一行人並沒急行軍,日落了,就找客棧歇息,若下雨,雨勢過大的話,也暫時在客棧逗留一天,免得車陷入泥濘後,嚇著孩子,若下大雪,也在客棧多歇歇,免得車輪攆錯道…
當然了,如果天氣好,孩子狀態也好,也會加快一下行程的。
不過,當李真等人趕回李家村時,斷七都已過了。
如今信函傳遞的速度還是挺快的,從李家村到房山,平信的話,十多天也就到了,也就是說李真等人在路上走了一個多月,還全程都在坐馬車。
唐燁對蒸汽機不由多了幾分期待,雖然不清楚歷史上火車是多久出現的,但是,唐燁真心期望,自己有生之年,在還沒老得走不動時,大清的領土上能響起火車的鳴聲,這樣好歹能四處旅遊一番啊,看看沒被工業汙染的大好河山…
這時候的環境還真不是蓋的,因是冬季,又在北邊行走,一路走來,並不全是鬱鬱蔥蔥的美景,也有光禿禿的山,枯乾的樹枝丫等蕭瑟的風景,但是,空氣卻絕對是清新無比的,管你是陰天、霧天、雨天、雪天還是晴天,絕對的放心大膽的隨便呼吸,壓根不用去擔心什麼pm2。5等細顆粒指標超標。
李家村在陝西鳳邠道鳳翔府管轄的隴州南邊的一下山村。
李家村所在位置乃一丘陵地帶,小山坡挺多的,雖然山都不算特別高,離縣城80多里,差不多步行得花一天時間,如今還沒通馬車,交通依舊不大方便。
還好,因很多分公司的馬車數量都不多,沒搞包車業務。所以唐燁都是早早的通知了大家,先勻一輛出來,好好的做個保養,車伕要選最好的,一路上,大家都是這樣一站一站換乘的。
因此,當李真一行人抵達時,馬車是早就準備好了的。雖然已過了響午,但李真和五丫都不想在縣城待,想當天趕回李家村。
唐燁聳聳肩,投了贊成票。
於是,大家在縣城便沒做停留,連掌櫃的端來的熱水都沒喝兩口。當行囊搬運完成後,就急急上了馬車,朝李家村奔去。
因李家村並沒通馬車,車伕不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