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光義。
那時候陳摶已經110多歲,他辭別趙光義之後,又推演易理,結果發現日後皇位還要回到太祖一系手裡,但是究竟是什麼時候,卻不知道。
陳摶把這件事情寫進了筆跡當中,他這一脈,除了嫡傳弟子之外,別人誰也不知道。
佛印算起來是陳摶的徒孫,他曾經見過祖師爺的筆跡,故此牢牢記住,深信不疑。他入京之後,發現太祖一系的子孫之中,唯有楚國公趙從古名望最高,能力最強,又屈身下士,待人謙恭和善。
佛印便想辦法結交趙從古。
說起來,佛印也不是沒有幫過趙從古。
必然在小太子降生之前,佛印就鼓動過趙宗景奪皇位,他可不是盼著趙宗景登基,而是想讓趙宗景把水攪渾了,給趙從古制造機會。
但是王寧安後來嚴厲警告了趙宗景,加上小太子降生,並且順利長大,這些年趙宗景和佛印之間,往來也少了。
佛印專心在廟裡參禪,也不輕易露頭。
本以為事情就過去了。
誰能想到,隨著宗室條例落實,太祖一系紛紛被剝奪繼承皇位的權力,就算是野獸,也要垂死掙扎,更何況是趙大的子孫!
他們不甘心啊!
只是這一番算計,能成功嗎?
千里之外,西北的情況,是京城這些人能預料的?
看起來奇謀妙計,實則都繫於靈州一戰!
佛印和大蘇有些私交,也清楚王寧安不是簡單的人物,想在他的眼皮子下面搞鬼,難度太大了……而且王寧安和趙禎之間,君臣感情不淺,能因為一件事情,就被離間嗎?佛印越來越覺得不靠譜。
……
“皇兒,你怎麼看西夏的事情?”又過了近一個月,趙禎再度發問。
趙曙低著頭,沉聲道:“父皇,兒臣依舊覺得先生是對的,正所謂貪多嚼不爛。西夏縱橫三千里國土,幾乎相當於大宋四五個路的面積,一百多萬人口,豈是一口能吞得下的?”經過了這一個月的思考,小太子越發堅定了看法。
“父皇,恕兒臣斗膽,您錯了,您不該派欽差過去,更不該懷疑當初的方略,那個方略不只是師父制定的,您,還有政事堂,樞密院,兵部,全都同意了,軍國大事,隨意更改,是……是不對的!”
小傢伙說完之後,雙膝一軟,跪在了趙禎的面前,只是他的腰板挺得筆直,身為兒臣,冒犯了父皇,是不孝,可我卻不會改變觀點!
看著倔強的兒子,趙禎微微一笑,“君有諍臣,不亡其國。父有諍子,不亡其家!皇兒,你做得很好!”
趙禎撐著扶手,站了起來,把小太子攙扶起來,讓他坐在了自己的身邊。
“皇兒,父皇派了欽差,還降了密旨,我沒有完全信任你的師父……”趙禎深深嘆口氣,“父皇召見了陳順之,又陸續收到了不少訊息,父皇覺得你師父是對的……皇兒,你可願意替父皇去認個錯?”
趙曙連忙點頭,“兒臣願意,兒臣這就去橫山見師父!”
第688章 父債子償
趙曙準備動身,就在這時候,密諜司送來了訊息。
趙禎立刻觀看,只是看完之後,絲毫沒有高興,反而是怒髮衝冠,到了抓狂的地步!上面寫著得知禹藏花麻要率眾投降,將靈州交給朝廷,欽差譚憲和高遵裕擔心貽誤軍機,故此先率領人馬去接應,請求陛下降旨,派遣更多人馬和民夫越過瀚海,支援作戰雲雲……
這世上就沒有傻瓜。
譚憲和高遵裕也算計得很清楚,他們沒本事扳倒王寧安,也不敢撕破臉皮,鬧得西北大亂,無法收拾……面對陳昇之和種詁,他們可以胡說八道,可是面對趙禎,他們最大的目標就是把戰功搶到手裡。
俗話說一俊遮百醜。
只要拿下靈州,就代表著宋夏之戰,大宋贏得了關鍵的勝利。
歷來勝利者都是不受追究的。
就算王寧安嫉恨他們隨便出兵,也奈何不了兩位功勳卓著的大臣。
到了那時候,他們就可以憑著戰功,和王寧安平起平坐,甚至架空王寧安的權力,能做到這一步,他們就可以偷著笑了。
或許趙大叔都要把他們當成英雄了,他們卻沒有想到,自己的算盤打錯了,趙禎才沒那麼好糊弄。
調兵!
好大的狗膽!
誰給你們的權力?
竟敢揹著朕,揹著前方的主帥,隨便調兵,你們有幾個腦袋,就算打贏了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