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彥博下意識搖頭,王安石立刻把他所見告訴了文彥博……原來朝廷的官兵差役領了文彥博的命令,就去讓老百姓改種棉花。
可是大多數百姓根本不懂如何種棉花,也不願意改種,他們有個最樸素的想法,糧食能吃,可棉花不能吃!
如果棉花種不成,豈不是要餓肚子,因此人人拒絕,根本推不下去。
“怎麼會?這些田都是朝廷的,怎麼還有人阻撓?”
王安石苦笑道:“文相公,田是孔家的,現在是朝廷的,可問題是種田也要佃戶啊……這些人都是孔家的佃戶,他們不願意改,結果官差就羅織罪名,說他們是孔家的黨羽,都給抓了起來……你瞧瞧,這座大牢裡面,被冤枉的百姓不下一百人!文相公,下官以為,恐怕不是你的意思吧?”
“當然不是!”
文彥博立刻搖頭,開玩笑,他文彥博可不願承擔罪責!
“介甫,老夫還是不明白,明明種棉花收入更高,老夫也從南方請了精通種棉花的行家,怎麼他們就不願意改種呢?”
第857章 王安石的辦法
文彥博發出了他的疑問,王安石突然萬分感慨,如果沒有這一次的民間之行,沒有接觸過那麼多的百姓,他也會發出和文彥博一樣的問題。
而事實上,在推行青苗法,推行方田均稅法等等法令的時候,王安石也困惑過。
為什麼朝廷好好的法令,到了地方就走樣了,民間那麼多的反彈之聲,到底是從哪裡冒出來的,為什麼會這樣……
王安石這次就是帶著滿肚子的疑問,到民間來尋找答案。
他在兗州的這段時間,走訪了城市,看了礦區,住在農家,又目睹了孔家的種種作為……直到今日,王安石敢說,他終於找到了一些答案,或許不全面,但至少足以解決心中的疑惑了。
“文相公,百姓沒有種過棉花,無論怎麼說,他們都不會貿然改變的,任何人都有固執的習慣,而世代耕田的農民,尤其如此!”
“我想到了,所以我才會從江南請來棉農,指導他們種植棉花!”
“可這些棉農不便宜啊!”王安石一句話堵住了文彥博,“棉農提供指導,百姓要出一筆錢,他們不種糧食了,外購的糧食肯定比自產的要貴,又是一筆錢,棉花種出來,誰收購,要去哪裡賣,又是一個難題。此外,還有朝廷的賦稅,以往田賦可以用糧食繳納,現在改成棉花,朝廷要不要……文相公,每一個環節,都會扒老百姓一層皮,看起來種棉花產量收益比種田高,但實際上,老百姓根本拿不到,沒準他們會過得更慘!”
“吸!”
文彥博臉色狂變,他不是不通實務的書呆子,王安石所言,當然有道理,只是在文彥博眼裡,並沒有把老百姓當回事!
“介甫,你說的這些老夫都知道,總歸有辦法解決的。改種棉花之後,朝廷稅收增加,外銷棉布也增加,有了錢,可以採購海外的糧食,也可以減輕稅賦嗎……老百姓苦一苦,也就過去了,你也身為宰執,慈不掌兵,義不理財,這個道理你不會不明白?而且發展工商,提升產業,這也是政事堂的意思,西涼王也是這個主張……介甫,你也極力推崇變法的人,怎麼會一反常態呢?”
“文相公,我承認,王某是變了很多,但是請文相公相信,我依舊支援變法,只是變法不能那麼粗糙!”
王安石沉吟道:“文相公方才所說,是有道理的,但是這個道理你沒法和百姓講!他們是苦一年,兩年,還是三年五載?這些佃農百姓,原本就掙扎著溫飽線,甚至是死亡線上,一年如果少一兩百斤糧食,很有可能就餓死一個孩子!你所謂的受苦,落到百姓身上,就是滅頂之災,就是家破人亡。這時候你和百姓講什麼,都是多餘的,他們根本聽不進去,也不可能聽得進去!我們腳下是什麼地方?有泰山,有水泊,有海盜,還有漕運,這裡面都藏著無數的賊人,老百姓活不下去,就會投靠他們,落草為寇。然後就是遍地烽火,你所說增加的那點收入,很可能都要用到平叛上面,得不償失啊!”
“過了!”
文彥博大怒,他猛地一揮手,打斷了王安石的話。
老文實在是聽不下去,你是皇帝的老丈人不假,名滿天下也不假,可你現在是布衣之身,老夫才是堂堂宰相!
什麼是為國為民,就憑你也敢教訓老夫!
真是豈有此理!
“王介甫,朝廷大政,不是你一個在野之人能置喙的!老夫要怎麼辦,上有聖人,有政事堂,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