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彥博起身,衝著趙禎施禮,然後又對著所有人抱拳。
“所謂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只是後人對聖人教誨,理解不深,想得不透,簡單地以為君子就不能談錢,不能談利,談了就是小人!聽過王相公的講解,老夫相信大家不會做如是念頭了吧?”
文寬夫也不是尋常人物,他這幾句話回敬王寧安,等於說在今天之前,我們的眼裡,你就是個鑽進錢眼兒的小人,至於今天之後是不是,我們還不知道!
這兩位在一問一答之間,已經完成了一次火星四濺的交鋒。
只是他們的臉上,誰也看不出絲毫的異樣。
王寧安還十分感嘆,“還是文相公見解高明,士農工商,士人不事生產,又憑什麼得到其他百姓供養?穿綾羅綢緞,吃山珍海味?百姓需要士人維護人間正道,需要捍衛規矩,伸張正義,歸根到底,是維護他們的勞動成果,維持這個不被剝奪!”
說著,王寧安又舉起了手裡的銅板。
他講課從來都是邏輯嚴密,無懈可擊。
此刻大家再看這一枚銅子,感覺就不一樣了。
錢之一道,不但應該講,還應該大講特講,把裡面的學問都鑽研透了。
唯有如此,才能對得起百姓之託,才能主持人間正義。
“為官牧民,愛護百姓,保護百姓財產,讓百姓過得富足安康,便是大德!其餘諸事,皆不足道哉。”
王寧安把話鋒一轉,“近日有人提出,要向百姓借青苗錢,我以為此舉初衷極好。不可否認,地方上,大族富戶,乘人之危,在青黃不接的時候以高利盤剝百姓,幾個月的光景,利息就能飆漲幾倍之多!試問哪個百姓能負擔?朝廷理當站出來,保護子民,臣懇請陛下以蒼生為念,恩准青苗之法,以解百姓之苦。”
第526章 二王相鬥
司馬光是個很好學的人,也十分聰明,王寧安引進西夏的青鹽,保住了雙方的和平大局,又順便打擊鹽商,降低了西北的鹽價,數百萬人收益。
司馬光都看在眼裡,他覺得這是一門大學問,實在是博大精深,因此不斷鑽研王寧安的種種作法,又觀察皇家銀行和西京銀行的運作,司馬光自以為雖說比不上師父厲害,但是也有六七成功力了。
可是真正聽完這堂課,司馬光被震撼得無以復加。
在他的眼裡,王寧安不斷上升,甚至有追上孔夫子,和聖人並駕齊驅的勢頭!
不是司馬光捧王寧安,實在是他講的這套東西,完全可以自圓其說,自成一家了!
任何一種學說,有兩個必不可少的東西,一個是說服別人的理論,一個是實實在在的效果。
就拿儒家來說,仁孝、忠義、三綱五常、君臣父子……這些構成了一個嚴密而完備的道德體系,吸引了大量的信徒,並且了維持了一千多年的興盛。
在儒家體系之下,士人透過美化三代之治,透過漢唐的興衰歷史,不斷充實他們的論據,只要任用賢臣,虛心納諫,於民休息,行仁政,施王道,就能長治久安,千秋萬代傳下去。
倘若不是出了王寧安這個妖孽,儒家的這一套東西,至少還能延續幾百年,沒有人去懷疑。
相比起儒家的體系,王寧安從貨幣著手,也構建了一個系統。
這個系統的核心就是勞動和貨幣!
一個簡單的道理,不管幹什麼,只要勞動了,就要獲得相應的報酬,有勞有得,不勞不得!
簡單和樸素的道理,比起儒家的那一套,理解起來容易多了。
而且王寧安從根本上賦予了研究貨幣的正當性。
以往計程車人口不言利,誰要是盯著錢,誰就是小人,彷彿他們從來不是為了俸祿當官一樣!
在儒家的眼裡,錢和黑心、貪婪、狡詐、欺騙、小人等等負面詞彙聯絡起來,是根本碰不得的。
王寧安卻告訴大家,錢沒有錯,錢是勞動價值的衡量工具,是百姓和生活的世界簽訂的一份約書!
真正讓人鄙視厭惡的應該是不正當的,違法天理國法人情的利!
求財無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從這個觀念出發,自然就是研究錢,研究錢背後的道!
王寧安創立皇家銀行,解決錢荒,提供資金保證,收復幽州……種種成績,足以正面他的理論是對的。
有理論,又有成功的範例!
這不就是一家之言嗎!
假以時日,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