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呢”
武媚娘答應一聲,出了御帳,把李義府找來,李義府聽武媚娘為自己討了這麼個差事,差點沒樂暈過去,皇帝以為這個差事會很得罪人,其實正好相反,只要自己賣好門下省的眾官員,事實上撈錢最方便。秉公職守,那是肯定會得罪人的,可他從來也沒打算過秉公職守啊,同流合汙,不是更符合他做人的原則麼。
李義府跟著武媚娘進了御帳,謝了李治,再次跟著武媚娘出了帳篷,聽武媚娘對他細細地囑咐,讓他如何寫奏章,如果拉攏一批官員到旗下。
長孫無忌的帳篷,太子李忠的病情在服了藥後,得到了緩解,小孩子已經睡著了。長孫無忌看過他之後,便拉著王平安去了褚遂良的帳篷裡,眾人一起商談,該怎麼去修理李恪。
商量一番之後,長孫無忌親自起草了詔書,並讓王平安派人趕去折柳,讓突厥兵向營州方面調動,這樣王平安不用直接去折柳,只需在半路上等著大軍到來就成了。
眾人商量了好半天,把預計會出現的意外,都討論到了,王平安這才告別長孫無忌等人,回了長安城,他先回去收拾行李,只待李治的詔書正式一下,他立即啟程,發動遠征。
王平安回了長安後,先去見了父母,把自己封王的事說了,王氏夫婦自然大喜,兒子竟然做了王爺,這可是大好事。可一聽王平安要領兵遠征,他們老兩口又難過起來,都不願意讓王平安走,一家人在一起沒待上幾天,就又要分開了。
王平安自不會把武媚孃的事說出來,只說京中最近不太平,他領兵遠征,又一時半會的回不來,所以想讓父母去封地待著,那裡遠離長安,而且又是自己的封地,在那裡就算朝廷再怎麼發生變故,也不會牽扯到他們的。
王氏夫婦雖然不太願意,可他們聽說最近宮裡頗頗出現怪事,兒子一旦遠征不在京裡,要是真的有啥事,他們老兩口還真沒法解決,所以便即同意,讓僕人們收拾行李,準備去折柳。
第二天,李治的聖旨就下了,晉封王平安為遼郡王,統十萬突厥兵遠征高句麗。又任命李恪為遼東行軍大總管,王平安為副總管,一系統的詔書下達,各部官員立即開始忙乎起來,為遠征做準備。
王平安把冊封郡王的一切手續辦好,便立即送父母和小太平出京,趕往折柳,而他則去李治那裡謝恩,把該把的都辦好了,他便帶著歐陽兄弟和侍衛團,動身趕往雲州,在那裡他將和十萬突厥兵匯合,共同前往營州,去“輔助”李恪,討伐高句麗
在此期間,李治又下了詔書,大力誇獎李恪,並露出口風,只要李恪把高句麗滅了,就把高句麗封給他做封地,裂土封疆,達到人臣的最高頂峰
既然已決定離開,王平安便不再磨磨蹭蹭,帶著心腹手下,日夜兼程,只用了半個月的時間,便趕到了雲州,此時折柳的突厥兵才剛剛得到訊息,雖然突厥兵來去如風,不管是集結還是行軍,都速度極快,堪稱當世第一,可在這麼倉促的情節下,突厥兵也無論如何趕不過來,甚至還沒有出折柳地界呢,阿史那奇缽兒只派出一支兩千人的先鋒部隊,去和王平安匯合,而大部隊則至少要再過大半個月,才能趕到雲州。
這是最快的速度了,沒有再快的可能,就算王平安再催,也沒法讓突厥兵提前趕到了。
王平安到了雲州之後,他沒有進駐刺史府,而是出了關,在關外找了個地方,駐下隨行軍隊,見了關外那茫茫草原,而自己身邊又只有幾百名侍衛,他深感到人手不足,便找來歐陽利等人,商量對策。
大帳裡,王平安和歐陽兄弟們席地而坐。王平安道:“咱們此次出征,用的都是突厥兵。要說忠心,突厥兵怕是不見得對我會多麼的忠心,他們不過是因為住在我的領地,所以不得不向我效忠而已。咱們只有幾百人,要想統帥十萬大軍,怕是很難做到,萬一他們造反,不願意去征戰,不願意為我大唐流血,那該怎麼辦?”
歐陽利道:“這個倒也簡單,要想讓突厥兵聽話,乖乖地去打仗,最好的辦法就是允許他們大搶高句麗,有了好處,他們當然就願意幹了。可就怕搶得順手了,他們又犯了老毛病,把遼東我大唐的領土又給搶了,這才是我們需要注意的事情。”
歐陽義道:“主人,您現在是王爺了,而且又在出徵時期,咱們是可以招募一些輔兵的,加以訓練,日後送去折柳,這樣也能算是咱們自己的力量。”
歐陽雙也道:“是啊,咱們總得有一支象樣的軍隊,不能一有啥事,就只能倚靠突厥兵啊”
王平安嗯了聲,道:“其實,我也是這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