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部分(3 / 4)

見李典史,得知李典史不在後便走了。”

真相只有一個!這該死殺千刀的!賈廟祝自覺洞察了內幕,心裡不由得大罵戴廟祝。回到老唐茶鋪裡對同行們道:“諸位同業不必苦候了!李典史今日故意躲出去,不會見我等的!”

怕眾人不信,又道:“方才我又去縣衙打聽了,那城隍廟的戴矮子不要臉皮,昨日將自家好娘子送與李先生享用了!李先生不見我等,必定是戴矮子這個綠帽龜在背後弄鬼!他這人多疑的很,今日清早還來縣衙打聽李先生行蹤,確認了李先生真的出去才安心看我們的笑話!”

賈廟祝說出來,眾人居然都信了。一來這李佑的名聲實在風流,二來韓神婆在他們這行也是人人皆知的美人,三來有些動向一去打聽便知,賈廟祝沒必要騙人。

當即有人拍案道:“戴矮子這是要吃獨食!他獻了自家娘子,肯定得了李典史準信的!難怪我昨日聽聞城隍廟在招攬閒漢,必然是籌備起了!”

又人道:“不找李典史了,我們求見其他老爺如何?”

馬上就被別人否決了:“此事既不是鳴冤告狀,又不是要害事情,我等身份也卑下,大老爺自有體面不會見我等;另外那周縣丞、王主薄如今都是隻會晃腦袋的老爺,何事也做不了主;但能做主的黃師爺和李典史不是一丘之貉也差不遠了,找他更無用。”

賈廟祝提議道:“我們且各自回去先籌備,另遣人在此候著。李先生總不能不回縣衙,等他回來我們一起面見,人多勢大他總要顧忌幾分,我們各廟也是有神靈庇佑的!”

眾人皆同意了,便分頭而去,心裡都有了主意。

那李典史到底幹什麼去了?

原來這日李佑一大早剛進縣衙,便被門子告知大老爺急著找他。到了知縣官房,卻見黃師爺也在。拜見過後,還不等問話,就被使派道:“縣東北的朱家集和大春莊昨日因為祈雨發生了械鬥,出了人命,你去將這事平了。”

這不就是舅父家那裡麼…李佑對陳知縣道:“好教大老爺得知,這朱家集乃是屬下母家,涉及親戚是否應避嫌?”

黃師爺驚訝道:“原來朱家集是你親族的莊子,上次嚴家…不提了,你去那裡有人支援更好,趕緊把事態平息了。”

事不宜遲,李佑立刻領著張三李四和幾個衙役,要了官船,向朱家集出發。此外還回了一趟住所,拿出塵封已久的仿春刀防身。只是這吏員衫服佩刀未免不倫不類的。

然後…廟祝們一番揣測,清白的李典史躺著也中箭了,都是風流名聲所累。

第五十五章 欲擒故縱的把戲

卻說李佑乘船出了縣城,往東北方向而去,一路上只見河淺渠幹。地勢低窪地方還好些,有些地勢高的地方,那莊戶民眾成群結隊,老少婦孺俱都出動,手提肩扛的澆灌田地,個個愁眉人人苦臉,半天竟不見一個笑容。

這和縣城裡的繁榮喧囂簡直就是兩個世界,李佑不禁感慨道,同樣一場大旱,城外城裡截然不同,這個時代的江南就已經有二元化的社會了嗎?鄉里民心如此,難怪因為祈雨的械鬥會出鬧出人命。

水路走到最後差兩裡時,因為水淺不能行船了,李佑和手下只好上岸步行。

這朱家集,大都是莊戶人家,富裕程度比起西水鎮差得多,放眼望去許多住的都是土牆茅屋,李佑舅父家磚牆樓房十分醒目。他這舅父,家裡有一百多畝地,僱了十幾個長工,每年百來兩銀子出息,閒居度日而已,當了族長後順便處理些族裡的雞毛蒜皮事情。

到了舅父家,領著手下進了門。卻見在家的表哥表弟集體到前庭迎接,嚇了李佑一跳,從未有過如此待遇,連連拱手道:“折殺我也,小弟我如何當得起。”

留了手下在前廳喝茶,李佑又進了後院,舅父朱知方正笑眯眯和他家請的教書老先生下棋。這舅父年過五十,但保養的不錯,臉色尚有光澤,他看到李佑一招手道:“好外甥,如今可有出息了,當年我便看出你不凡,別人還都不信。”

李佑趕緊上前幾步對舅父行了大禮後,站起來笑著說:“舅父真會說笑,我記得當年你抱怨我母親只會生兒子,弄得表哥們沒有現成的媳婦。”

朱方作色瞪眼道:“小子胡說!分明是你父親先抱怨我家不會生女兒,使得你們兄弟二人沒有便宜佔。”說完也後悔道:“可惜!看你如今出息樣子,舅舅我也是很懊悔,生不出女兒,白白便宜了別人家。”

舅甥二人寒暄完,那旁邊老先生也停了棋,卻站起來給李佑見禮。這拘謹樣子一看就是沒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