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部分(2 / 4)

小說:霸官 作者:蝴蝶的出走

十七歲畫《千里江山》,卒於連慶九年。

《千里江山》,誰也不會質疑它傳世的價值,它的畫者王希孟也將隨之流傳百世,但百年後,王希孟將只剩一個名字,他的故事他的人生就得這麼一句話。

若是像她這般的尋常人也罷了……

節南心中唏噓,同時迷惘更深。

到底為何?

先帝最得意的弟子,天才驚世,萬眾矚目,備受期望,這樣一個不尋常的人物,哪怕只活了短短二十載,史官竟然就用一句話記載。

她明明聽說,先帝到書畫院,王希孟常隨侍在側,旁邊總有史官記錄他們言行。

然而,應該存在的那些記載卻連一字一句都找不見。

史冊固然可以按照帝王的喜好進行修改,但修改必有緣由。將王希孟從裡面摘去的緣由,節南卻怎麼也想不出來。就她所知,王希孟的死曾引得帝王扼腕落淚,眾多大佬嗚呼哀哉,民間至今還有不少詩詞流傳,痛惜之情無以言表,葬儀更是體面的不得了。

節南很想不通得往外走。

書吏見節南從庫裡出來,嚇一跳,嚴厲訓了她半刻,說史庫重地,宮人不得入內,讓她千萬閉緊嘴巴別說出去,不然兩人都要受罰之類的。

節南一耳進一耳出,橫豎已達到目的,難得不還嘴,悶悶受訓之後悶悶走。

忽聽一聲畢恭畢敬,喊王閣老。

節南還以為王九他爹,中書大人,王沙川來了,趕忙躲在廊角偷瞧,卻覺那位閣老官服不大對,而且氣魄也不大對,眼中沒有那種仕途紅極的亮光,甚至一點兒官氣也無。

但稱閣老?

節南忽然知道了!

這位王閣老,應該是王希孟他爹,曾任北都朝廷的宰相,如今退居二品銜,掛在學士閣,卻再不參與國事,等同告老的王端嚴。

面對同僚的尊敬,王端嚴神色淡然,只道,“蘇大人。”

讓節南拿來當擋箭牌的那位蘇致學士,面貌周正,斯儒一把黑胡,急忙鞠禮,“下官在。”

蘇致是學士閣的上官,王端嚴屬學士閣,但品階不是一般得高,只能自稱下官。

“你我同僚,蘇大人不必拘謹。老夫近來修編了一部刑官所著的《推案百錄》,送來請大人看看可否入庫,順道問候一聲。不過看你們似乎十分忙碌,老夫就不久留了。”王端嚴遞上一本厚書。

“還請閣老留步。”蘇致雙手接書,同時一臉虛心求教的神情,“昨日官家宣百官覲見,責問一事。工部一直在找流落各地的官匠,做成了名冊遞交閣部,官家正打算召回他們,不料好些匠人失蹤。官家大怒,質疑有人翫忽職守以至於名冊外流,所以令各部各司先自審自檢,將那人找出來。下官心中猶豫,有一事不知當講不當講,不說怕耽誤大事,說了又怕傷同袍之誼,還望閣老指點一二。”

節南心中道巧,神弓門也要桑浣查這件事。

王端嚴坐了下來,語氣比方才嚴肅,“說吧。”

蘇致打量四周不見人,安心道來,“不知老大人您是否清楚來龍去脈,我且從頭說起。做名冊的契機源於這兩年工部收到的一些信,是僥倖逃難出來卻無盤纏到都安,也不知都安情形的匠人們所寫。朝廷那時剛遷都,幾乎萬事從頭建,以至那些信遺落了,所幸還記載了地址名姓。後來大今北燎搶匠人搶得兇,朝廷才重視,讓地方官查尋並照顧匠人,尤其是北都那會兒的官匠,同時製作了一本名冊。名冊上除了已知住處的匠人,還有當時工部各司優秀匠人的名字,以便地方官尋訪。名冊也包括北都書畫院畫師們。聽李延大人說,他一路逃難,遇到大今兵捉拿畫師的事數不勝數,他都不敢賣畫籌盤纏。”

王端嚴點頭,“書畫衡量才氣,更何況先帝親管書畫院,人才濟濟,不乏心思奇巧,能畫能造的匠師。我記得,當時弓弩司的將作就是書畫院出身。”

節南在暗處連連點頭。

她也記得,呼兒納攻打北都時,言明禁殺書畫院之人。俘虜中最被優待的,也是有一技之長的匠師,可謂求工若渴。

……

明天平安夜啦,大家有啥浪漫的事情要做啊?(未完待續。)

第183引 矮子長子

“這個……我就不記得了……”蘇致本來就是個升官無望的呆學士,運氣好,矮子裡拔長子,此時才算小領頭,“這名冊做好後,工部上報閣部,閣部再頒佈到地方,結果卻發現原本那些明確住地的匠人們都不見了。”

“也許只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