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雲與幾個小孫女在橋上閒步,一群小姑娘四散開來,不是同丫頭們說笑,就是尋自己的兄弟、堂兄弟說話,蕙娘這才和大少夫人正經坐下來吃飯,兩個人都站著好一會兒了——大少夫人是真忙,蕙娘是要跟著陪站。兩人也都吃得挺香甜的,至少,大少夫人是吃得挺愉快,她還和蕙娘感慨,“這是今年有弟妹幫忙,不然,往年最怕開家宴,能從四更忙到四更,腳打後腦勺……以後兩個人一起管著,我也就能閒下來了。”
蕙娘真覺得權家人行事很特別,似乎總有一條暗湧,是她所沒能涉入的。幾乎人人的行動,都無法用她眼中的常理來衡量,她和權瑞雨本來沒有一點衝突,頂多就是小姑娘有些看不慣她的派頭,可以她精靈的性子,不會不知道得罪一個有可能上位為主母的嫂子有多不明智,前幾天還好好的呢,今兒個忽然就和吃了槍藥一樣,一開口就衝著她。而最該衝著她的大少夫人呢,她一進門,她就急急忙忙地出了兩招,一句話、一碗菜……手段都算不上太高明,雖實用,卻少了從容氣度,可等她抽回一巴掌之後,她像是被打醒了、打服了,態度驟變,一下就又從惡嫂子,變作了好嫂子,非但為她鋪路,而且話裡話外、處處示好,就連現在兩個人頭對頭吃飯的時候,沒個外人在呢,她也還是如此熱誠……
一時看不懂,最好的辦法就是以不變應萬變,蕙娘對大嫂,面子上一向是很客氣的,“我懂得什麼呢?自小嬌生慣養的,也就是幫些閒篇兒,正經大事,還是得靠大嫂掌舵呢。”
大少夫人笑得更愉快了,“噯,什麼掌舵不掌舵的,我也是勉強支應!”
她就像是對權季青一樣,和氣中又透著親熱,彷彿隔了輩兒似的關切蕙娘,“其實我早想說了,你這一個月,真瘦了不少。雖然長輩們在前,給你設個小廚房終究是打眼了,但往廚房裡安排幾個人手,真就是一句話的事。要不然,你私底下再同娘開開口?這麼小一件事,萬沒有不答應的道理。我這裡還留著兩個缺呢,到時候,各房吃著了好東西,也念你的好,你自己又能多吃些好的,也慢慢將養回來。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呢?”
蕙娘從來都不否認她的挑剔,能享用最上等的,她為什麼要屈居第二等?從大廚房入手,一則是順著大少夫人的步調,把抽她的這一巴掌力道再調整得大一點,二來也是一拍兩響,多少改善自己的飲食,免得長年累月,都吃不上合心意的飯菜:在家吃金喝銀的,到了婆家卻要餓著肚子……這話傳回孃家,休說老太爺,就連文娘都會笑話她。
可大少夫人這麼熱衷,那就有點說不過去了,蕙娘笑了笑,“是瘦了點,卻也不是吃不慣,吃得挺習慣的,是太忙了……從前在家的時候,沒這麼忙。”
大少夫人很有涵義地笑了笑,“嗯,新婚嘛,以後慣了就沒那麼辛苦了。”
蕙娘紅了臉,“嫂子您取笑我——”
兩個人一頭吃一頭說,倒是說得很投機,一時吃過了,大少夫人走去陪四夫人說話,蕙娘站在當地遊目四顧,她想找雨娘說幾句話——剛才下了小姑娘的面子,甭管權瑞雨是不是自找的,可就看在太夫人、夫人對她的寵愛上,她也得給個甜棗,哄哄小姑娘。
環視一圈,卻見瑞雨和瑞雲兩姐妹在花陰下喁喁低語,權瑞雨臉上有幾點晶瑩,眼睛也是腫的,看著似乎是哭過——這也就罷了,連權瑞雲的神色都很陰沉傷感,蕙娘頓時就更納悶了:小姑娘被姐姐說幾句,說哭了也是常事。可權瑞雲的作風,她是見識過的,不是什麼大事,不至於大庭廣眾之下,如此喜怒形於色吧。
她轉到石舫側面,靠著欄杆站了一會,倒覺得午後清風徐徐,暑意為之一解,要比屋內扇出來那帶著潮氣的涼風舒服得多。簷外驕陽似火、金波粼粼,越顯得簷下一片陰涼,倒是將大半天站著伺候人的悶氣為之一消。蕙孃的心緒,也幾乎要隨著這涼風飛了起來:焦家的端午,過得可比權家的端午逍遙多了,一家人團聚著,也不分男女桌,十二三歲娉娉婷婷的小戲子,就在桌前,也不梳頭畫臉,穿著一身青衣,嫋嫋挪挪,一口蘇州腔軟得能酥了骨頭,唱起嫋晴絲來,不知比權家家班高明多少,老太爺和父親,一人一張羅漢床,愛歪著歪著,愛坐著坐著,自己就坐在祖父、父親中間,懶洋洋地摩挲著懷中的貓兒,一個音唱得不好,連文娘都聽得出來……
“二嫂。”忽然有人從身後招呼她,輕輕的腳步聲,也從軒內近了廊上,蕙娘猛然回過神來,一回頭,卻見是權季青站在月洞門邊上,含笑同她招呼,她也點頭笑了笑,眼神越過他的肩頭,還未說話,權季青就說,“二哥吃過飯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