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說不定是皇阿瑪藉機考驗您呢!”
胤禩緩緩搖頭,說得有些意興闌珊:“母妃不過是安慰的話!就此作罷吧!如果我僥倖能熬過這一回,爭鬥之事再不必提!我只想,”回頭望著瘦了一大圈兒的妻子,笑了笑,“一家人和和樂樂的過安生日子!有空時跟貴母妃宜母妃說說話,其他什麼,都不重要了!我算看透啦!不管如何謀劃,都看在皇阿瑪眼裡呢!他就是西天佛祖,任咱們如何折騰,都是在他的手心裡牢牢攥著呢!”
九阿哥對這個兄長最是信服,自然是他說什麼就是什麼,忙笑道:“八哥怎麼說,弟弟就怎麼做!等哥哥回府後,約幾個弟弟一起聚聚!”胤禩微微一笑,滿是瞭然道:“十弟十五弟倒還好,至於十四,就不必啦!他的心,大著呢!咱幾個約束不到他啦!”
胤禩原來病得命懸一線,自那日傳旨後,身體竟一日一日好將起來。十月初五大朝時,他已病癒。皇帝命將其所停之俸銀米仍照前支給,但並未委派差事給他。跟十三阿哥一樣賦閒在家。
他卻不若十三那樣消沉。每日裡親自教導弘旺的功課,做畫填詞。
有一日弘旺作了文章,悠然大加讚賞,取笑他如果不是皇子,去做個教書先生倒是極好。皇帝恰好來了,心情竟是極好,便順著她的話說,不如讓老四家的幾個孩子跟著學文。他與胤禛本是比鄰而居,四阿哥雖然嚴肅,但素來有兄長風範,胤禩本是玲瓏之人,與人相處皆如沐春風,加之對這個兄長確實尊重,這一來二去兄弟倆竟變得親近起來。
兩家三不五時進宮陪宜妃並悠然說些閒話。眾人都說老八大病一場後行事越發劍走偏鋒,竟一改平日作風,把功夫下在後宮兩位寵妃上去了!
一晃,就到了五十七年。
這一年發生了一件大事。
皇帝要對青海用兵。朝中可以領兵的幾個阿哥中,可以領兵的不過廖廖。大阿哥被圈,七阿哥有腿疾,十三阿哥被閒置。原來不顯山不露水的十四阿哥,開始漸漸張狂起來。他對軍事也確實有幾分天份,皇帝對這個驕傲的孩子似乎頗為喜歡。
朝中又是起暗潮。誰不知道八阿哥失勢之後,老十四就自立門戶,接手了他手裡的人脈?他年紀雖輕,實力卻不容小覷,這儲位無非是立長,立嫡,立賢,立愛。這最長的大阿哥,元后嫡子二阿哥,名賢王八阿哥都折了,那就剩個立愛了!
皇帝看起來最喜歡兩個皇子,一個是德妃所出的胤禵,另一個是漢妃密貴人所出的小十六胤祿。子以母貴,胤禵自然更勝一籌。
就在這暗流洶湧之時,皇帝忽然下了旨意,命十四子胤禵為撫遠大將軍,進軍青海。同時命七阿哥、十阿哥、十二阿哥分理正黃、正白、正藍滿蒙漢三旗事務。這道旨意下來,朝堂上又是一番景象。
胤禵原來署理兵部,如今得委重任,自然想趁勢而起,若是得建大功,離目標近得可不只一步兩步。他很清楚: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若沒有財力支撐,他行事定然倍受制肘。
當他使出渾身解數想往戶部安插人手時,蜇伏的八阿哥動了。幾個暗藏在深處的幾個朝臣,以各種各樣的理由齊齊反對。他到底沒能如願。這倒為署理戶部的雍親王解了圍。
他苦心經營戶部多年,好不容易國庫餘錢多了少許,卻鬧了這麼一出,而直接干係到的,又是同母的弟弟!連少有親近的親額娘,也為了此事尋多少藉口宣他進宮,要他幫襯。任他不動如山,也是心酸難抑,又進退兩難。
八阿哥動用了家底子,幫了他這麼大的忙,他不是不感激的。尋了機會上門鄭重道謝。
八阿哥卻道:“四哥,我這樣做,不是為你。他,想要伸手到戶部去,是為了西北軍費。我敢打賭,只有他想要,把國庫裡大半銀子都拿去做軍費都是有可能的!可是,國庫裡有多少銀子?四哥你最清楚!”胤禛只有沉默。
胤禩續道:“這些銀子都去了哪裡了?被眾大臣借走了!皇阿瑪寬仁治下,那些大臣卻得寸進尺!去年大旱賑災,居然只拿得出一百萬兩!多虧四哥你百般周旋,頂著壓力揹著罵名,才催回了這麼百餘萬兩。所剩無幾的銀子都挪去做軍費了,將來怎麼辦?說句不吉利的話,若之後再有個天災人禍,百姓怎麼辦?”
胤禛彷彿是第一天認識這個弟弟!他從未想過,這個八面玲瓏的弟弟,這個心思縝密,心高氣傲的弟弟,不惜觸怒皇帝,動用根本,為的是這個一個理由!他也從未想過,最體諒最瞭解自己的,竟是這個視為對手的弟弟!
他疑惑之下又是感動:“八弟!是四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