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只有2萬人的軍隊,我可以指揮一個軍,一個師,甚至一個團的俄羅斯解放軍,但不想指揮波蘭軍隊,因為我一想起波蘭就反胃。”
希特勒上下打量著他,臉上浮現出一絲笑意,開導他:“傻瓜,對你和朱可夫的任命都是臨時的,這是對你倆的獎勵,至少你們沒有被嚇傻。東線停戰了,但西線、中東、北非、西非的戰爭剛剛開始,以後有的是仗打。就這樣吧。”
“散會。”希特勒毫無徵兆地宣佈。待俄國人離開後,希姆萊問道:“我的元首,朱可夫怎麼出山啦?”
戈培爾自作聰明地搶先回答:“因為戰爭勝負已定,斯大林再也爬不起來啦,這傢伙從來不幹無把握的事。”
“不。”希特勒若有所思地說,“朱可夫也是個官迷,野心大著呢,早在去年秋天他主持聖彼得堡軍務期間,與庫利克結下了粱子。之前不出山是因為不願意與庫利克同朝為相,我把這個草包打發走了,他自然回來了。”
希特勒打了個長長的哈欠,把所有人都打發走,他要一個人靜靜,獨自品嚐勝利的喜悅。他閉上眼睛,眼前浮現出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圖,絕大部分歐洲、中東、北非、西非以及半個西伯利亞都納入帝國的版圖,他成為名符其實的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征服者,他興奮得戰慄起來。
“砰——”的一聲,打破了元首的迷夢,一朵豔麗的禮花在天空炸響,五顏六色的訊號彈而滿了天空,張燈結綵,禮花升空,蘇維埃大廈的彩燈也全部綻放,經過一年多的漫漫黑夜後,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結束了宵禁,迎來了光明。
1940年6月22日法國貢比涅森林吹響休戰號之後,今天,在西伯利亞葉尼塞河最大的城市,相隔兩年半,德軍又一次吹響了休戰號,時間是:1942年12月22日。
東線戰爭勝利結束了,從葉尼塞河到英吉利海峽,從北冰洋到中東沙漠,到處成了歡樂的海洋,這是希特勒正確領導的功勞,也是德意志人民浴血奮戰的結果,共有129萬德軍官兵獻出了生命。
戰爭之初,德國人想一蹴而就,正如希特勒曾經誇口的,只要在蘇聯這座破房子上踢上一腳,整個房子都會倒塌。在一九四一年,德國狠狠踹開了蘇維埃這座破房子,但蘇聯的抵抗越來越強,因為希特勒犯了致命的政治錯誤,把蘇聯人不當人看,正如曼施坦因所言:在軍事上力求摧毀俄國,在政治上卻想法子挽救蘇聯。
幸虧希特勒及時改變策略,在軍事上不再狂妄自大,嚴格遵守戰爭規律,採取了正確的戰略:突出重點,循序漸進,東線專入防禦,封閉拉多加湖,佔領聖彼得堡,攻克塞瓦斯托波爾,鞏固兩翼後在中央示弱,引誘斯大林向哈爾科夫冒進,然後南北包抄,導演了現代版的機械化坎尼會戰,然後乘勝追擊,一舉攻佔高加索,與中東的德軍洲際會師。
“讓紅軍流乾血液。”這是元首今年始終如一的目標。東線戰爭到了最後,已經不是德軍與蘇軍對陣,而是俄軍與蘇軍打仗,截止十一月底,蘇聯工農紅軍累計傷亡已近兩千多萬,其中陣亡達到930萬,這仗打得下去嗎?
還有,他為了新武器的研發嘔心瀝血,實踐證明他的舉措高人一籌,尤其是力排眾議仿製t34坦克和研發自動步槍,顯示了他的高瞻遠矚。
在此同時,元首充分利用敵人的政治軟肋,放下所謂優秀種族的架子,採取分化瓦解,把爭取佔領區人民的支援放在首位,波羅的海,烏克蘭,白俄羅斯從蘇聯分離出來,俄羅斯成立了新政府,解散了不得人心的集體農莊,實行包產到戶,糧食產量成倍增長。實行以土地換和平,實現雙贏,得到大部分佔領區人民的擁護,為了加入德國普魯士籍,好多人擠破了頭。
要做到這點需要超常的政治智慧,還要有超常的堅韌性。他的懷柔政策曾遭到同僚們的一致反對,有次希姆萊漲紅著臉爭辯說,斯大林對西烏克蘭也採取了安撫策略,結果證明是熱臉貼冷屁股。希特勒不為所動,他清楚地知道,德國是打破枷鎖,而斯大林是給原本自由的農民帶上枷鎖,兩者有本質上的不同。斯大林帶給烏克蘭的是集體農莊,人家當然反感。而他要解放生產力,獲得民族獨立,是三個代表再加上必要的宣傳與懲戒手段,就算不擁護,至少也不再作對,跑到森林當游擊隊扒鐵路搶火車。
像蘇聯這樣的獨裁政權,像斯大林這樣的權利狂,不打得半死是不會求和的。到停戰前,2200萬平方公里的蘇聯已經有1400萬國土淪陷,21億人口中,只剩下四分之一供斯大林驅使,頓巴斯的煤,高加索的油田,烏拉爾以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