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要做好戰爭準備至少要到一九四五年,可希特勒卻固執的認為,如果要拖到那個時候,德國就喪失了優勢。
過早開戰的結果是嚴重的。德國海軍連義大利和日本都比不上:只有55艘潛艇,不如英國的零頭。水面艦艇寒酸得羞於出口,航空母艦更是馬尾巴穿豆腐——提不起來了。
德國坦克與蘇聯相比,不是一般的差,整整差了一代。而且在常規武器上,除了有個好機槍外,大量德軍還在使用步槍,尤其讓這些高傲的德國人臉紅的是蘇聯的師長出門坐小車,德國師長卻像牧民一樣在騎馬。
由於戈林擔任總司令,還兼任四年經濟計劃負責人,近水樓臺先得月,空軍比陸海軍準備得好,但還是沒來得及造出遠端轟炸機。
德軍倉促間投入戰爭,依靠的是德國人傳統的軍人素質、狂熱的戰鬥精神、為凡爾賽條約報仇雪恨和集中使用坦克的新戰法,還有普魯士軍人的優良傳統。李德對這支職業化軍隊非常滿意,他承認,這是一支標準化的、幾近理想化的軍隊。
從普魯士時代開始,德軍上級對下級實行“委任指揮法。”其要點是指揮官在交待任務時簡明扼要,只向下級佈置作戰目標等重要專案,至於如何達成目標及具體執行程式,由下級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處置。這樣一來,下級有充分的自由,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從而完成作戰任務。
同樣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