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2 / 4)

這莫非就是傳說中的宮鬥?親身體驗宮鬥場面了!寶珠頓時如打了雞血般興奮。

打量著兩個人,德妃肅顏凜然,一身淡紫旗裝,繡著福增貴子的雅緻桂花朵兒,極是高貴典雅;而良嬪穿著家常的牙白衫子淡綠坎肩,妝容也極淡,此時正美目含淚,楚楚可憐的樣子連她這個女人都我見猶憐。雖然還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但寶珠馬上站到了良嬪一邊。

“德妃,你說。”太后不耐。

“回太后,臣妾方才在園子裡聽得良嬪妹妹吟詩,便多耳聽了,卻是‘年年花落無人見’,難道是對皇上有所不滿麼?因此便訓斥了幾句。不料驚擾了太后鳳駕……”

寶珠聽了想了想,才想起這是一首著名的宮怨詩中的一句,全詩是“柳色參差掩畫樓;曉鶯啼送滿宮愁。年年花落無人見;空逐春泉出御溝。”

“原來如此。”太后點點頭,“良嬪,可有此事?”

“回太后,臣妾……有的。可是臣妾只是無心……”

“只怕是無心卻有意吧。”德妃冷諷一聲,“良嬪妹妹,你入宮這許久,皇上可曾薄待你了?如今你吟此詩,莫非是對皇上不滿?還是覺得這紫禁城委屈了你?若是如此,妹妹不如趁早請個恩典,回那辛者庫裡去罷!”

“請太后恕罪!臣妾、臣妾無心之失,再也不敢了!”良嬪磕頭如搗蒜。

天,這樣都上綱上線……看來要她出手了,寶珠尋思著。且不說她是小八的媽,就憑良嬪之前對她那麼和氣,對小八那麼愛護,她怎麼也得幫上一幫。

另外心裡又暗罵了一下某些個後宮文的大神,一個個寫女主傾國傾城的絕美和哀怨,被皇帝夜夜歡寵還悲秋哀春的閨怨,皇帝卻為之心動不已,怎麼也要留住美人。這實在是誤導她啊,活生生的例項擺在眼前,不是可以隨便宮怨的,皇帝女人多得是多你一個不多、少你一個不少,對皇宮不滿意?那就走唄,沒人攔著你。反正一堆女人巴巴兒送上門給皇帝暖床,who care 你。

於是便裝作天真的笑著,“皇祖母,這是怎麼啦,寶珠駑鈍,卻是沒聽明白呢。良母嬪不過說了花落無人見,便犯了忌諱?依寶珠看來,花落也無人收拾,倒是這園子裡的奴才偷懶,該罰呢。”

“你這丫頭,方才還誇你呢,這會子就知你平日裡沒念書了不是?”太后聽得一笑,聲音緩下來,正想說點什麼,卻被打斷了。

作者有話要說:這裡有的親們問為什麼還是稱良嬪:因為前面老康只是口頭答應,要正式冊封為妃是在中秋節。到下一章有冊封金冊後才改成良妃,之前還是嬪。

史料:

清朝皇子對嬪妃稱呼:

當面直接稱母妃或者妃母,對自己的生母當面可能直接稱額娘。向別人說起時則稱諸妃母、嬪母。

皇子是不能隨便與嫡母、生母以外的嬪妃見面的,所以一般不會單獨提到嫡母、生母以外的某位嬪妃,如果因為公事需要提到,稱呼也不一定,有時可能隨宮裡人例如皇孫們的叫法跟著叫,有時可能直接稱某太妃、某母妃,這還與皇子本人與該母妃的關係遠近有關,有些皇子幼年可能曾得到某位妃子的撫養,稱呼上可能就親切一些。

老皇死後,書面語稱皇考某妃,不過這是受封的嬪妃,不是所有的先皇嬪妃都被封為皇考某妃。一般口語當中大概只稱某太妃,沒有獲得太妃封號的(比如死在皇帝之前)可以稱先皇某妃、某嬪、某貴人。

第十六章 中秋

“兒子給皇額娘請安!”

“胤禛/胤禩/胤禟給皇祖母請安!”

康熙和幾個兒子依位次跪下。

“哦?皇帝來啦。”太后看原來是康熙,便微笑抬抬手,示意他們起來說話。“你兩個媳婦兒的事情,你去辦吧,哀家就懶得管了。”

“臣妾給皇上請安。”兩個妃子忙給皇上見禮。

然後自然是兩邊的宮人見禮,寶珠又對這些繁文縟節翻了翻白眼,又悄悄打量那個九阿哥胤禟。只見他有些瘦削,下巴尖尖的估計是遺傳自宜妃,耳朵卻是有點招風,大大的有點Q。五官和小四、小八也有些相似,看起來滿精明的樣子。這是寶珠姑姑宜妃的兒子,算是她的親表哥,想到此便對他微微一笑。小九見了,也微微點頭回禮。

小四、小八卻是規規矩矩的低頭肅立,沒抬頭看她們。看小八雙拳緊握,想必是對他額娘擔心的很,可太后發話了要皇帝處置,她也沒法再出聲,只能心裡暗暗著急。

“臣妾……”德妃想說什麼,康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