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部分(1 / 4)

小說:戰國修羅傳 作者:竹水冷

天正4年,織田義信第五子五郎元服,取名北田具勝,或許是因為之前的太郎等人都取名為政讓阿市等女頗有怨念,所以這一次織田義信終於費勁腦細胞想了一個新的字。

天正5年,織田義信的義子,松平家康的次子義丸元服,取名為松平秀康。

同年,淺井長政之子萬福丸和今川氏真次子龍王丸元服,織田義信分別為他們取名為淺井長信和今川氏忠,並收為了家臣。

“一轉眼,距離統一天下已經過去了5年了。”織田義信坐在織田信長的面前感嘆著。

“是啊,5年了,也是時候了……”織田信長應了一句,隨後換做了一副嚴肅的表情看著織田義信說道。

“是嗎?”織田義信聞言低喃著,眼神越過織田信長,看向了遙遠的天邊。

第八百七十五章:和平的日子裡(6)

5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卻足以改變許多事情。比如……織田家的部隊構成。在以前,絕大部分的部隊都是由大量的長槍兵、弓箭兵以及少數的火槍、騎兵組成,鮮少有其他的兵種。

這種情況倒不是因為他們只會使用這些兵種,畢竟自古以來,日本就從來沒有放棄從中原王朝吸收各種知識和技術。就算真的沒有,卻也不可能不知道。

之所以會變成這種情況,只不過是因為這四個兵種是他們最容易弄出來的兵種而已。畢竟對於絕大部分的勢力來說,他們的錢財根本不足以支撐的起裝備大量部隊的需求,這也是為什麼織田家在後期的戰爭幾乎戰無不勝的道理。

而如今,在織田家一同天下後,織田信長自然不打算繼續讓那些農兵或者所謂的預備兵役存在了。而且,織田信長不單單將所有部隊全部轉變為了常備,更是進行了一次徹底的軍備改革。

首先,就是火槍這一跨時代的武器,在織田義信的提示下,查理和鈴木重秀終於發明出了燧發槍。好吧,其實織田義信也沒有提示什麼,因為他也不明白火槍的製造原理,唯一說過的,只是提議查理和鈴木重秀等人研究一下,試試能不能將火繩槍的發火裝置改成用燧石,同時大概講解了一下他印象中,燧發槍應有的形態。

簡單來說,就是一句話,“當扣下扳機後,就可以敲打燧石產生火花並點燃火槍中的火藥,同時彈藥都透過火槍的後部進行填充。”

可惜,後裝彈藥因為查理和鈴木重秀一直無法解決密封問題暫時擱淺,但就算只是將火繩槍升級為燧發槍,對於火槍來說,卻已經是一個非常大的提升了。在研究出來後,織田信長立刻命人大批次的製造燧發槍,用以裝備部隊。並將換下的火繩槍丟給織田義信,讓他想辦法處理。

而織田義信的處理辦法就是,將這批火繩槍賣到明國。說起來,明國的火器並不差,什麼佛朗機炮之類的火器明國也在不斷製造。不過就算如此,對於織田義信販賣的這批以萬計數的火繩槍,明國還是買了下來。

一方面是因為此時明國和日本國或者說織田家正處於蜜月期,不管是張居正還是朝中其他大臣都不希望為了這麼一點小事和日本國鬧彆扭。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邊關的北蠻又開始試圖侵犯邊關,正是需要大量武器的時候。而這批火繩槍先不論威力什麼的和明國的火器相比如何,最少,它們是現成的。

至於如此大量的火繩槍是否會讓明國產生什麼想法……很遺憾,完全沒有。理由也很簡單,自從朱元璋開國之後,明國也同樣非常注重火器的發展,或許並沒有像織田信長那樣因為堅定的認為火器必然是未來戰爭的主流,進而為火器的研發、改良、製造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但……壓不住明國地大物博啊。

就算只是從牙縫中挑出一點來,也足以將火器發展成很恐怖的規模,就好像如今的明國,雖然火繩槍的技術遜於日本,甚至火炮明國也無法制作,但明國的火器種類卻完全秒殺全世界大部分的國家。

另外,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在嘉靖37年,也就是1558年的時候,透過對從倭寇手中繳獲的火繩槍研究,單單在這一年,明國就仿製了萬把火繩槍。所謂的地大物博,不外如此吧,要知道當初織田信長對火繩槍進行改良製造的時候,一個月能搞出幾十把就已經非常厲害了。

而除了燧發槍之外,織田家對於火炮的研究也從來沒有拉下過。輕型加農炮,就是織田家改良後的成果,雖然嚴格說來,它和明國的虎蹲炮很是相似。這種火炮最大的特點就是輕,不過5、60斤的重量讓其只憑借兩個人就可以直接扛走。

雖然比起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