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部分(2 / 4)

疆拓土又打通絲綢之路、三徵高句麗消弭東北隱患,樁樁件件那一樣不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可治下的老百姓卻偏偏不明白這些事的重要性,偏偏要高唱著什麼《無向遼東浪死歌》舉旗造反,扯自己的後腿掣自己的肘,一點都不理解自己為國為民的苦心。

這些還不算,更命苦的還在後面,隋煬帝就是打破腦袋也想不明白,自己北巡一下長城檢查一下邊防,一向交好的東突厥可汗始畢、還是自己的堂妹夫始畢,怎麼就會帶著他的全部家當二十幾萬突厥鐵騎來找自己的麻煩,還在突厥內部公開揚言要自己的命,如果不是堂妹義成公主顧著孃家,偷偷派人提前報警,自己早就已經把命丟在雁門關外了。

即便是這樣,當時的情景也是千鈞一髮,二十幾萬突厥鐵騎鋪天蓋地的湧來,最危險時突厥的弓箭都已經射到了隋煬帝的面前,把青年時帶兵打過不少仗的隋煬帝都嚇得是魂飛魄散,一度抱著小兒子楊杲失聲痛哭,如果不是隨行護衛的將士死戰殿後,隋煬帝也許都沒機會逃回雁門城閉門死守。

可即便逃進了雁門城,似乎也只是死刑緩期執行而已,二十幾萬突厥把雁門城包圍得水洩不通,城中守軍只有一萬七千人,守城武器奇缺,只能是拆除民房取木鐵趕造守城器械;糧草只夠支援二十天,不得不把糧草集中起來統一發放,為了節約糧食削減百姓的口糧,做好宰殺御林軍戰馬充飢的準備;為了鼓舞士氣,隋煬帝不得不親臨城頭檢閱守城軍隊,許下重賞鼓舞士氣,也不得不違心的接受小舅子蕭瑀的建議,下旨赦免高句麗國王高元的不肯朝賀之罪,不再發起第四次高句麗之戰。

再怎麼的負隅頑抗,光靠雁門城裡現有的力量也無法抵達二十幾萬突厥的圍攻,為了徵調南面的軍隊來援,隋煬帝除了派出死士冒死突圍求援外,再有就是把詔書綁在木頭上,放在滹沱河裡順河漂下,期盼能夠有人發現,交給官府明發天下,召集天下兵馬北上勤王。

死士派出去了,在突圍過程中死傷慘重,有沒有人能夠成功突圍不知道,浮木也放出去了,有沒有被軍民百姓也無法知道,突厥攻城猛烈,連日不休,守城將士死傷慘重,守軍和糧食一天比一天少,援軍卻還是連一點影子都還看不到,隋煬帝也一天比一天的恐懼與傷心,不敢想象雁門城破之後,自己會有什麼樣的下場?是被突厥抓到沙漠上去吃風喝沙,受盡屈辱?還是被亂刀砍死,凌遲分屍?

度日如年之下,又是一天在攻防激戰中過去,算算日子已經是被包圍的第二十六天,援軍卻還是不見半點影子,糧草卻已經接近告罄,入夜的時候,飽受心理煎熬之下,種種委屈一瞬間湧上心頭,讓隋煬帝忍不住又在隨駕百官面前失聲痛哭,哭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哭喊道:“援軍為什麼還沒有來?朕的援軍為什麼還沒有來?是朕的詔書沒能送出去,還是朕的臣子都不認朕這個皇帝了?為什麼還沒援軍的訊息,為什麼還沒援軍的訊息?”

面對失態痛哭的隋煬帝,隨駕百官除了柔聲安慰之外,再無任何辦法,喪盡天良陳喪良的死對頭蕭瑀蕭國舅最會說話,安慰道:“陛下請放心,且不是勤王詔書一定能夠送出去,就算有所閃失,這麼長的時間過去了,三晉之北的官府軍隊也該探得訊息了。陛下你的親戚,河東山西慰撫大使唐國公李淵,還正好就駐紮在太原城內,與雁門關近在咫尺,收到訊息後,他的麾下隊伍一定會立即趕來雁門勤王,陛下只管安心等待佳音即可。”

“蕭國舅言之有理。”右相蘇威也說道:“唐國公素來忠勇,治所又與雁門城最近,收到訊息後,一定會盡提麾下兵馬北上勤王,只要他的軍隊到了,就算一時半會解不了圍,也能迫使突厥分兵抵擋,使陛下鸞駕面臨的壓力大減,為陛下爭取到更多援軍抵達雁門戰場的時間。”

蕭瑀和蘇威開了這個口,包括陳應良的靠山裴矩和裴蘊也是紛紛附和,都覺得李淵一定能第一個抵達雁門戰場勤王——因為李淵的距離確實最近,按理來說肯定是他最先來增援。好說歹說之下,隋煬帝才停止哭泣,抹著眼淚抽泣道:“希望李愛卿能以朕的安危為重,儘快出兵北上來援,替朕分擔一下壓力。朕也不指望他能殺退突厥,只要他能儘快趕到,替朕、也替朕的守城將士分擔一下壓力。”

“陛下放心,唐國公忠心赤膽,日月可鑑,定能迅速前來,勤王救駕。”蕭瑀、蘇威和許多的文武官員都是這麼說,這才終於讓隋煬帝停止了抽泣。

夜色漸深,隋煬帝回到雁門城裡唯一沒被拆去房梁房門的房屋休息去了,隨駕文武也紛紛散去,各回住地露宿休息,陳應良的老伯樂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