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浪,龍舟將傾,秦始皇聽了臣下建議,忙將傳國璽拋入湖中,祈求神靈鎮浪,果見風平浪靜,始皇得意安然離去,但玉璽也由此失落。至八年後,華陰平舒道有人自稱洞庭龍神,又將此傳國璽奉上傳國璽失而復得。
秦朝滅亡之後,玉璽到了漢高祖劉邦手中,自此之後便成為大漢天命的象徵,到了西漢末年,王莽篡位,便向他的姑母、太皇太后王政君索要玉璽,王政君大怒之下將玉璽摜於地上,結果崩壞了一個角,王莽乃以金鑲之,故此被稱為金鑲玉璽。
東漢末年,由於董卓之亂,在關東聯軍的壓力下,董卓決定遷都長安,遂火燒洛陽宮殿,結果一個宮女帶著玉璽投井自盡,董卓遍尋玉璽而不見,只好作罷,後來孫堅率軍攻入洛陽。某日辰時,有兵士見城南甄宮中一井中有五彩雲氣,遂入井搜尋,見投井自盡的那個宮女頸上系一小匣,匣內所藏之物竟然是傳國玉璽,孫堅自然是大喜過望,如獲至寶。
後來孫堅在返回長沙之後,便以為自己得了天命,於是放開顧忌,率軍攻打劉表統轄的荊州,結果沒想到竟然在峴山被黃祖射死。
而孫堅在一開始返回長沙之後便將玉璽秘藏於妻吳氏處。後袁術拘吳氏,奪璽,自認為是得於天命,之後竟然悍然稱帝,結果沒想到沒有堅持多長時間就敗亡。
袁術死後,袁術麾下將徐璆盜了袁術的玉璽,將其攜至許昌,獻給曹操,當時時曹操挾獻帝而令諸侯,得到玉璽自然大喜,將玉璽交給漢帝,至此,傳國璽得以重歸漢室。
正是因為既無傳位詔書,又無傳國玉璽,劉琦始終覺得自己這個皇帝做的很窩囊,而這也是他一次次拒絕勸進的一個原因所在,不過好在自己的威望足夠高,實力足夠強,再加上曹丕的皇帝是因為篡漢所致,漢室在目前還很深入人心,所以這個過程倒也十分順利,沒有誰會有任何的疑惑和不滿,當然,也沒有誰這麼不開眼,公開對劉琦表示不滿,因為那簡直就是自尋死路。
緊接下來,劉琦便開始舉行接誥儀式,下令追諡劉琦的祖父為太王,父劉表為文宣王,冊封蒯如玉為皇后,改貴嬪為貴妃,以黃月英為貴妃,又封橋瑩(大喬)為夫人,位在皇后、貴妃之下,橋婉(小喬)為淑妃、甄洛為惠妃、蔡文姬為賢妃,又冊封劉益為皇太子,劉睿為越王,劉霖為吳王,劉青為梁王,劉磐為南昌王,劉虎為鄢陵王,同時宣佈恢復一切被曹丕廢掉王位的漢室宗親的王位,又封女兒宛陵公主,劉薔為武陵公主。
之後詔令改尚書檯為尚書省,主管詔令的執行,長官為尚書令,官職提升為正二品,副職為左右僕射,從二品,下設六部尚書與侍郎,六部尚書為正三品,六部侍郎為正四品,尚書左右丞,正四品;另設立中書省,負責詔令的草擬和頒發,長官為中書令,正三品,之下有中書侍郎,正四品,中書舍人,正五品;又設立門下省,負責詔令的稽核和頒發,長官為侍中二人,正三品,左右散騎常侍,從三品,左右諫議大夫,正四品,給事中四人,正五品。
與此同時,詔令還規定三省長官皆為丞相,在門下省設立政事堂,由三省長官集結在政事堂進行議事,其他官員如被贈予同中書門下三品的名號,同樣有意識權。
於是任命賈詡為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徐庶為司空,同中書門下三品,裴潛為司徒,同中書門下三品。徵辟荀彧為中書令,司馬徽、龐德公為中書丞,專門負責草擬、頒發詔令。
同時任命太子劉益為尚書令,王粲、龐統為尚書左右僕射,荀彧為中書令,陳琳、步騭為侍中,陳群為吏部尚書,繁欽為民部尚書,虞翻為禮部尚書,黃承彥為工部尚書,蒯越為兵部尚書,田豐為刑部尚書,張昭、傅巽為吏部侍郎,華歆、宋衷為禮部侍郎,韓暨、劉先為工部侍郎,劉巴、廖立為民部侍郎,法正、伊籍為刑部侍郎,魯肅、諸葛瑾為兵部侍郎。荀攸為太子太師,管寧為太子太傅,陳登為太子太保。
又以韓嵩為大理,鄭度為御史大夫,張紘為御史中丞,馬鈞為將作大匠等等。
除此之外,任命黃忠為大司馬,魏延為大將軍,陸遜為驃騎將軍,周瑜為衛將軍,馬超為左將軍,龐德為右將軍,呂蒙為前將軍,趙雲為後將軍,太史慈為徵東將軍,甘寧為徵南將軍,霍峻為徵西將軍,于禁為徵北將軍,張遼為徵東將軍,張飛為徵西將軍,張任為徵南將軍,嚴顏為徵北將軍。
又封黃射為中壘校尉,太史享為屯騎校尉,趙統為步兵校尉,關興為越騎校尉,張苞為長水校尉,陳泰為胡騎校尉,孫紹為射聲校尉,裴秀為虎賁校尉。
其餘眾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