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第二天的襄陽城,士族子弟之間議論的最多的,除了劉備墜馬的事情,就是這位突然冒出來的後起之秀,頂著黃承彥弟子外加文武雙全名號的龐衝了。外帶著真的假的種種事蹟,一瞬間就傳開了去,一時之間黃承彥給的風評“非類池中物”便隨著表現其文武雙全的兩件典型事例,即“文亭會”和“面具俠”在士族之間掀起了不小的波瀾——誰都知道黃承彥可不是水鏡府,已經有五六年沒收過徒弟了,真不知道這位新人究竟是他多年栽培的結果呢,還是他慧眼如炬就發現了這麼個人。
總之,林家仁算是以“龐衝”的名字,在襄陽聲名鵲起了。
這讓蔡瑁是既喜且憂,喜的是人才就在府中,憂的是自己屋小恐怕容不下高才,所幸對方多番推辭還是勉為其難地應下了給自己孫子當老師的事項,算是勉強留住了人家。現在想想也是後知後覺啊,說不定人家當初就是來試自己的有否容人之量的,自己可倒好人家來的那天連面都沒露一下,也難怪他心存芥蒂了——你要是個大大的人才,能捨得把自個兒那麼糟蹋麼?
黃承彥這個人吧,坊間是有些傳聞,其中有一條是關於他和他徒弟的。傳聞是這麼說的,他的徒弟就像是葫蘆娃的老六一樣——動不動就喜歡隱身,而且還是神隱的那種。比如除了龐德公和龐山民以外的很多人就都不知道他有個徒弟叫龐統,也不知道是他有意為之呢,還是那些徒弟的性格就是如此怪異。
反正真沒林家仁這種拋頭露面的傢伙……說起來見過林家仁,尤其是還知道他就是黃承彥徒弟的人也不是很多啊,也就是當時晚宴上的七八個人,外加王粲秦朵楚軒嘛,怎麼就拋頭露面了?也就是那些人貪個新鮮,覺得以前那些徒弟們壓根就沒什麼轟動的訊息,時間過了也就大腦自動遮蔽了,可無論是“文亭會”還是“面具俠”可是近期的新聞,有的甚至還親眼目睹當了回見證人呢——正所謂百聞不如一見,大抵就是這個意思吧。
所以,“龐衝”這個名字便成了近期的熱點話題,連帶著各種yy是肯定不會少的了,比如蔡怡啦、蔡怡啦、蔡怡啦之類的,但由於對方身份特殊,也只能限於交頭接耳——大家都是深受中華傳統文化薰陶的好,什麼以德報德、知恩圖報之類的顯然是深入人心,所以關於蔡怡要怎麼報答龐衝的話題自然是喜聞樂見的茶餘飯後扯皮的形式。
後來大家一看,得蔡瑁已經宣佈他抱得美人歸,啊不是,是籤的高才走了,估摸著這裡頭怎麼著也有蔡家小姐的一份出力吧?
於是傳言到了某些人耳朵裡就變味了,其中最惱火的當屬兩個姓劉的兄弟——劉琦和劉琮。
要說劉琮的話,還好理解,畢竟這種事無論怎麼看都會覺得腦袋上綠油油的一片,暗暗地恨上這個橫空出世的“龐衝”那是情有可原、理所當然,可是私下裡調查了一下對方的來路卻發現這夥還真是不知道從哪跑出來的。他要是知道人家龐衝本人的說辭,估計得給氣死吧,當初林家仁是怎麼糊弄蔡怡的大家都知道——說自己原本是劉琮的隨從,被他攆出來的幹活!
而劉琦是個什麼狀況,既喜且憂是再合適不過了,一方面不用自己出麵人家硬是憑著自己的本事打入了敵人內部,穩穩當當地展開了地下工作,這個能不是好事麼?另一方面則是他個人的問題了,由於他當時腦子不清醒導致瞎了一雙悔目,錯把弟妹當夢姑,這事情雖然只有他一個人知道(自以為),但正是因為如此才顯得很是糾葛,如果說劉琮感覺一頂隱形的綠帽正在向自己的頭頂逼近的話,那麼劉琦的感覺就是小孩子眼看著一件玩具從一個男孩手中轉移到了另一個男孩手中,偏偏那件玩具還是自己想要卻還無法獲得的東西。
不過某人還是做出了個艱難的決定:臨走之前見一見林家仁——計劃還是比女人來的重要一些!
350 開誠佈公
“那啥?先說好你別激動,且聽我慢慢道來!”
林家仁雙手合十對劉琦施以佛家的禮儀,其實這只是個起手式,隨時都可以變換成其他造型的。
“正所謂天涯何處無芳草!你又何必在一棵樹上吊死?放眼看去不都是鳥麼?!”這三句話彼此之間貌似一點都不沾邊,聯絡性太低,可劉琦聽起來卻好像是那麼回事……等等自己什麼時候跟先生說起過相關話題的?
“大公子芳齡幾許呀(亂用詞!)?反正你我心知肚明你還年輕,還有大把的妹子等著你,怕個球啊,遍地不都是勾勾手指召之即來的姑娘?實在不行就去找真的‘姑娘’,咳,也就是你懂得某些辛勞的工作者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