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國臣子見了皇帝不用行跪拜之禮,可朕聽說你們大清臣子見了皇帝一定三拜九叩,為什麼你見了朕卻不跪呢?”
“早就聽說中國皇帝仁慈博愛,必定不會介意這點失禮之處。”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事情多是從小看起的,不過看在你第一次來中國,朕就不予計較,不知道你們國家的皇帝有什麼話帶給我麼?”
“我們皇帝說,大清和中國同出一宗,也算是兄弟,大清年長為兄,中國為弟,現在也應該一家團聚了。”
“真是說笑,我姓宋,不姓愛新覺羅,兄弟這樣的關係,我們可高攀不上,看來大清也沒什麼誠意建交,那徹葉勒大人就好好玩完之後回去吧!”說完許末拂袖就要離開。
“慢,是微臣沒有說清楚,造成陛下的誤會,我們皇帝是真心誠意想和貴國交好。”
“既然這樣,徐愛卿,具體事宜你和這位徹葉勒大臣聊一下,聊出結果了再告訴朕!”許末甩袖離去。
“你就不怕那個大臣甩袖離開啊。”李沐清動作優雅地泡茶,每一個動作都想設計好的一樣,行雲流水,定格就是一個風景。
“君臣觀念深入人心,他沒有資格和君主置氣,現在清朝沒有海軍,不敢貿然出動,做皇帝坐久了都怕死。”許末撐著頭,欣賞李沐清的每一個動作。
“你有什麼要求?”
“我能有什麼要求,那位官員可說了,我最是仁慈善良。”許末眨著她那雙大眼睛無辜地說。
“喝茶吧。”
“曜兒和翊兒呢?”許末問,宋曜和李翊是兩個人的兒子,宋曜是大兒子,李翊是二兒子。
“玩去了,總是學習,會累的!”李沐清很慈父的說。
“就你會當好人!”許末起身,自己的兒子她最瞭解,一刻不管,絕對會鬧得天翻地覆。
“隨他們去,就當放一天假。”李沐清起身把許末拉回自己懷中,“我們再生一個女兒好不好?女兒貼心。”
“你這是在邀寵麼?我的皇后?”
“陛下,你說呢?”
“朕準了!”許末勾住李沐清的頸部,吻了上去。
…………
“回皇上,臣已經和大清使臣溝通好了。”
“條件都答應了?”
“對,一點猶豫都沒有。”
“好!簽完合約,可以請他去百香樓吃一頓,至於你麼,這個月月俸增加一倍。”
“謝皇上。”
許末提出的條件,第一、她要澳門、香港、臺灣三個地方作為藉助地,每年交年租1o萬兩銀子;第二、兩國貿易自由,任何一國不得藉故阻攔正常貿易,兩國貿易物品不得有福壽膏等危害藥品;第三、大清有移民到中國或中國移民到大清的,遵循移民人意見,政府不得強行阻止;第四、兩國人民平等,任何一國不能惡意偏低另一國公民……
總而言之,兩國簽署的合約貌似很公平,但只要在現代生活過的人就知道是對中國比較有利。
“徐大人,你是說,貴國皇帝想要去大清遊覽學習一番?”徹葉勒這一下真的吃驚了,這個國家的皇帝怎麼可以這麼隨意離開自己的國家?
“是的,希望你和大清的皇帝報個信,我想大清會歡迎我們君王的到來的。”
“那是一定,一定。”
徐大人看徹葉勒吃驚的樣子,心裡有些不以為然,不過參觀一下,至於這麼大驚小怪的麼?
其實許末離開中國一段時間,還真是可以,她12歲出發,13歲到的海邊,將海盜什麼的整合起來,組建一個軍隊花了2年的時間,期間不斷地斂財,又花了4年的時間將這片土地打下來,在這基礎上才建立的中國,花了5年的時間來管理這個國家,同時抗擊英國等國家來的軍艦,現在國家已經走上了正軌,中國是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三權分立制,君王的權力最大,但也受到一部分限制,加上中國人君臣思想已經深入人心,所以憲法對許末幾乎起不了什麼作用,中國管理機制已經形成體系,只要不出什麼重大事件,許末不在都能處理。
“你們看一下徹葉勒的奏摺。”康熙把奏摺遞給身邊的太監,底下的幾個阿哥都沉默著,一個接一個快速讀一遍,“有什麼看法?”
“兒臣認為中國女皇想要到我們大清來,就表示了他們的誠意,我們不能疏忽,要讓女皇看到我們的誠意。”太子率先發表看法。
“兒臣複議。”在御書房的皇子都起身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