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未來波蘭社會主義民主共和國的首都。
如果德國人決心保衛華沙,那麼他們一定會阻止蘇軍渡過維斯瓦河。因為蘇軍一旦在維斯瓦河以西建立了橋頭堡,那麼華沙的背後就隨時可能被強大的蘇聯裝甲部隊切斷,10…20萬華沙德軍就要被包圍了。
弗拉索夫最後說:“今天是1942年6月5日,我們有3天時間進行補充和休整。6月8日開始,各部隊將目前佔領之陣地交給後續趕到的部隊,然後進行集中。6月9****集團軍開始向奧特沃茨克攻擊前進!”
……
威廉街73號的德國國防部內,剛剛從法國訪問回來的阿道夫。希特勒正在一個大號沙盤臺旁邊轉悠,一邊轉悠一邊有些憂心忡忡地對赫斯曼說:“帝國元帥,華沙不會有什麼問題吧?”
希特勒在法國的訪問並沒有取得完全的成功,法國總統貝當和總理達爾朗雖然都滿口答應向蘇聯宣戰。但是他們卻又以“法國需要時間重建後備裝甲師”為藉口,將宣戰的時間推遲到華沙保衛戰之後。
很明顯,法國人想看看風向再決定是否和蘇聯開戰。如果德國能在華沙打敗蘇聯,那麼貝當和達爾朗就不擔心紅旗會插到巴黎了,那麼重建起來的3個後備裝甲師就交給德國師用。
順便說一下,法國人的3個後備裝甲師是在地中海戰役後,法國加入歐洲共同體後開始重建的。裝備的坦克和各種裝甲車輛,全都是由德國授權生產的德式武器。
其中選用的坦克也是4號h型,突擊炮是3號,自行火炮是“黃蜂”,不過都是法國工廠生產的。
而且這3個師的編制標準和訓練方法,甚至作戰的手冊和條令,也都抄襲自德國裝甲師,因此戰鬥力是相當不俗的。
另外,貝當還答應希特勒儘快重建強大的法國炮兵,使之為德國的東線戰場服務——相比那3個法國後備裝甲師,法國人的炮兵才是真正讓人眼饞的武力。
法國人制造大炮的本事從幾百年前開始就一直領先!哪怕到了一次世界大戰時,也有在技術上不亞於克虜伯大炮的施耐德大炮。
而且在間戰期間德國人長期受到《凡爾賽條約》的限制,不能研發新型火炮。而法國卻沒有落下腳步,繼續在火炮研究上領先。
在西線戰役的時候,法國人的炮兵可絕對比德國炮兵強大。而一支強大的炮兵可不僅僅是有多少大炮就行了的,還得有技術精良的炮兵。這些高法國炮兵現在可都還健在呢,施耐德公司造大炮的本事也那麼快忘記。
如果能用法國人的工廠和炮兵官兵組建起一支可以和蘇聯炮兵媲美的預備隊炮兵,那麼德國的東線戰場可就萬無一失了。
赫斯曼想到這裡,向希特勒保證道:“華沙不會有任何問題的,東線總部剛剛把5個重灌甲營調給了莫德爾,還把黨衛軍第5‘維京’師加強給了華沙的第6集團軍,現在莫德爾手中的兵力已經超過了27萬人。”
“維京”師就是原來的維京軍團,在挪威加入歐共體後,這個軍團改編成了黨衛軍第5“維京”師。因為是從軍團改編成師,因此這個師的編制超級充足,是德國的三百多個師中人數最多的一個師,接近3萬人。
而且“維京”師還是一個強大的裝甲擲彈兵師,旗下除了擁有黨衛軍第5裝甲團(只有1個坦克營)以及其他裝甲擲彈兵師都有的師直部隊外,還有黨衛軍第9“日耳曼尼亞”裝甲擲彈兵團、黨衛隊第10“西方”裝甲擲彈兵團、黨衛軍“北方”裝甲擲彈兵團、黨衛軍第23“諾奇”裝甲擲彈兵團、黨衛軍第24“丹麥”裝甲擲彈兵團、黨衛軍“芬蘭”裝甲擲彈兵營和黨衛軍“瓦隆”突擊旅(也是裝甲擲彈兵)等數量多達5團1旅1營的裝甲擲彈兵!
除了人員超級多和裝備精良之外,黨衛軍第5“維京”師的訓練水平,一直以來都是所有黨衛軍部隊中數一數二的。
雖然“維京”師作為一個整體,到目前為止沒有參加過戰鬥,但是“維京”師下面所有的部隊,都被抽調出來參加過西線戰役和巴爾幹戰役的作戰行動。
另外,“維京”師中的許多軍官,都是參加過實戰的各個黨衛軍部隊中抽調的,都有相當豐富的經驗。
“把維京師給了第6集團軍了?”希特勒點點頭,“那我就放心了……如果把維京師和5個重灌甲營湊在一起,可就相當於一個裝甲軍的實力啦!”
……
“這下我們第6集團軍終於有了點裝甲部隊了。”
莫德爾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軍裝,然後揹著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