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部分(3 / 4)

苦笑道:“上將,我想你很清楚4千萬法國人民是怎麼看待戰爭的。”

沒有人想打仗!至少現在是沒有幾個法國人想上戰場去和德國人拼命了……自從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厭戰的情緒就在法國和英國蔓延,而且愈演愈烈。

而這種情緒在法國政治上的反應,就是主張和平的“左pai聖母”政黨掌握法國的時間越來越長,而想教訓德國人的“大右pai”政黨在臺上的時間越來越短。

在20年代的十年裡,右pai的民族集團前後掌權的時間加起來還有6年,看上去挺風光的。而到了30年代。屬於右pai的民主聯盟(由民族集團改組)在臺上的時間只有區區14個月。剩下的時間,都是由左pai控制政權。不是左yi聯盟就是人民陣線——其實就是換個招牌,都是一群白左政黨組成的。

後來某些歷史書上說什麼右pai搞綏靖,縱容德國反蘇聯云云的,其實都是睜眼說瞎話。整個30年代的法國政壇基本都是一群熱愛和平的社會主義者在掌權。

他們這些左pai是既不想反對德國,也不願意反對蘇聯。他們的對外政策,歸根結底就一句話:真的不想打仗!

而這樣的對外政策。也是這些白左政黨能夠在30年代長期把持政權的原因——不想打仗的法國人投票選出了不想打仗的法國政府,然後就是“各種不想打仗的政策”輪番上場。

所以法國人在30年代的拉攏蘇聯也好,綏靖德國也罷,還有花費鉅款去修那條沒用的馬奇諾防線,其實都是為了不打仗而努力。

而英吉利海峽對岸的英國人。在打仗問題上的選擇和法國差不多。一樣不願意打仗,而且無論是左pai工人黨還是右pai保守黨,在這個問題上的意見基本一致,唯一的例外大概就是丘吉爾了。不過在30年代初,他在政治上並沒有多少影響力。

“首相先生,義大利首相墨索里尼來電,詢問我們對萊茵蘭事件的態度。”

唐寧街10號的會議室內,外交大臣約翰。西蒙剛剛通報了義大利的來電。

墨索里尼現在挺“乖”的,他現在正謀劃要入侵衣索比亞,因而積極尋求英法的支援,在制定對外政策時儘可能和英法保持一致。

但是在外交上保持一致,並不意味著要派兵去和德國打仗。那可是打仗和神一樣厲害的德國啊!義大利領袖要有這膽子,現在早擼起袖子入侵衣索比亞了,那裡還用得著看英法的臉色?

“我們的態度?”

可能是因為疲倦或是心情鬱悶——因為首相當得很鬱悶——麥克唐納的臉色很難看,他只是哼哼了兩聲:“我們可沒有那麼多英鎊讓義大利人出兵對付德國,所以就不勞義大利人費心了。”

“是的,財政的情況非常糟糕!”財政大臣內維爾。張伯倫贊成麥克唐納的意見,“現在的財政狀況根本不允許英國再陷入一場戰爭……那將會是大英帝國的末日。而且目前歐洲大陸上的情況,其實是符合大英帝國一貫實行的歐洲均勢政策。”

英國的工黨是因為“進步”而反戰。而保守黨則是因為“保守”而反戰的——英國的歐洲大陸政策從來都是均勢。而最近歐洲所發生的變化,在保守黨看來正朝著實現均勢而不是打破均勢的方向發展。

當然,英國的選民現在也都憎恨戰爭!因為上一次世界大戰,他們雖然是勝利者,但是卻沒有見到任何“戰爭紅利”,國家陷入了債務危機,而他們自己則越來越窮。

張伯倫繼續說:“德國現在的總理希特勒是明顯的親英派,他正在使德國遠離蘇聯,這有利於讓歐洲繼續保持均勢。我們沒有理由去打擊他。”

相比德軍開進萊茵蘭,真正讓內維爾。張伯倫擔心的是蘇德同盟。蘇德的親密關係是全歐洲有目共睹的,而這兩個國家的日益強大也是人人都能感覺出來的。

如果算上波羅的共和國,德國現在擁有7000萬人口,在工業實力上僅次於美國,位列世界第二。而蘇聯則有1。4億到1。5億人口,根據蘇聯政府的宣傳,蘇聯現在是世界第三大工業國,已經超過了英國!

一旦蘇德結盟,英國就將要面臨一個人口相對於兩個美國,工業實力相對於1。5個美國的軍事集團。而美國本身,現在又高舉孤立主義的旗幟,一副離歐洲越遠越好的樣子。

“如果我們在萊茵蘭問題上保持沉默,德國很有可能會繼續遠離蘇聯。”約翰。西蒙子爵對首相說。“因為法國人最近要和蘇聯簽署《互不侵犯條約》,還會支援蘇聯加入國際聯盟……而且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