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帥,蘇聯紅軍有可能會偷襲大盧基。”蒂佩爾斯基希中將已經和參謀們研究過這個情報了。
“偷襲?”屈希勒爾想了想,“大盧基以東的道路能支撐多少軍隊透過?”
“一個步兵軍是沒有問題的,”蒂佩爾斯基希說,“如果蘇聯人提前有所準備,或許還能再投入幾百輛坦克。現在第4裝甲集團軍的主力還在大盧基,當然是不怕蘇聯人偷襲的。可如果第4裝甲集團軍的部隊都南下渡過了韋利卡亞河,那麼大盧基周圍就有點空虛了。”
赫斯曼和古德里安制定的《紫色方案》是非常注重“節能環保”的,基本上是怎麼省油怎麼佈署。所以第4裝甲集團軍就被擺到了大盧基,從列寧格勒通往烏克蘭的鐵路正好打這兒透過。而且這條路在普斯科夫城還和從莫斯科通往裡加的鐵路交匯。
以大盧基為進攻大據點的第4裝甲集團軍的人員、裝備和補給物資,都可以透過鐵路線直接從波羅的邦甚至德國本土運過來,不僅非常方便,而且不需要耗費寶貴的燃油。
而從大盧基南下斯摩稜斯克的距離還不到200公里,也是有鐵路相連的,只是因為交戰而被切斷。一旦德軍第4裝甲集團軍佔領了斯摩稜斯克,從大盧基通往斯摩稜斯克的鐵路也會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通車。
順便提一下,這個時空蘇聯境內鐵路軌距和德國不同的問題,並沒有給入侵蘇聯的德軍造成太大的麻煩。因為德國的波羅的邦境內的鐵路和蘇聯一樣,都是5英尺軌距的。
這是由於波羅的邦(共和國)過去是俄羅斯帝國的領土,那裡的鐵路大部分都是俄國人修建的。而且在德國得到波蘭和立陶宛之前,德國本土和波羅的邦(共和國)之間的運輸主要靠海運,同時波羅的邦(共和國)又長期擔任著蘇聯出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