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容忍自家兒女早早就被李閥子弟拿下,以後還有臉自稱門閥世家麼?
雷虎做了回不厚道的告黑狀角色,跟夫人和兒女告別後悄然離開,至於便宜岳丈怎麼收拾小舅子和小姨子,那就不關他的事了。
此番北上並沒有聲張,隱身於運送糧草的船隻之中,一路從長江直奔楊廣所在的逐郡。
話說,第一次遠征高句麗失敗,楊廣象是捱了一記悶滾,以他那驕傲的性子怎麼可能接受得了,結果也不考慮眼下的實際情況,蠻橫的宣佈下一年繼續遠征高句麗。
這一下,可就弄得北地譁然動盪更甚了。
就算有大運河存在,楊廣也沒辦法從南方抽調多少人馬,除非他有辦法說服吳國公雷虎,不然就算從南方調動人馬,最多也就十萬左右。
按說十萬級數人馬已然不少,起碼在三國時期吳國很難發動這麼大級數的戰爭。
可惜楊廣偏偏好大喜功,非得徵調百萬大軍不可。
好象沒有百萬大軍在手,他就臉上無光似的,叫人簡直不知說什麼是好。
吳國公雷虎自然也有部分義務,就是輸送大量糧草輜重北上,他倒也沒有拖延或者暗地裡做什麼手腳。
領地富饒乃是眾所周知的事情,雷虎沒臉玩那些上不得檯面的把戲。
第一次遠征高句麗,吳國公領便向北輸送了數十萬石糧草,這次又準備了十來萬石糧草準備北運,反正不管怎麼看吳國公雷虎都沒有拖後腿的意思。
恐怕這也是楊廣願意跟雷虎做朋友,也樂意做些暗地交易的主要原因。
雷虎乃是南方諸侯藩鎮又如何,起碼他該盡的義務從來都沒推辭過,楊廣這邊有什麼需要的話,只要條件合適雷虎也從來都沒玩虛頭巴腦的把戲。
上一次楊廣登基,雷虎按照秘密協議跑去關中坐鎮,可是生生將突厥戰尊畢玄等高手壓制得不敢輕舉妄動,替楊廣省了多少麻煩?
這次楊廣請雷虎北上參與征討高句麗之戰,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針對時不時跑來刺殺隋帝,以及隨行高階將領的高句麗奕劍大師傅採林的。
按說嶺南鎮南公宋缺也是個不錯人選,可惜楊廣根本就沒提過。
主要還是宋缺行事太過極端,名義上投誠隋朝以來,從來都沒有向朝堂上交過稅賦,他也從來都沒去過關中和洛陽,表現得太過孤高絕傲,楊廣也是個傲氣性子,怎麼可能向宋缺求援?
不管怎麼說,吳國公雷虎可要給面子得多,每年該交的好處費一分沒少,起碼在面兒上給了楊廣足夠的尊重,這就足夠了。
其實隋朝的統治遠說不上嚴密,正是從南北朝的混亂朝局秩序,走向三省六部制的開端,對北方的控制尚可,至於對南方的控制麼,根本就談不上多嚴密的管理。
不然,為何天下有名的大型幫派,大部分都在長江以南還有兩淮之地?
北地也就一個黃河幫聲勢最盛,可惜名不副實,頂尖戰力連水龍幫都比不上,跟個笑話一般。
閒話不提,再說雷虎隱身於運送糧草輜重的船隻上,沿運河一路北上。
長江到淮南段運河工程,乃是吳國公麾下的工程司親自出馬,自然修得又深又寬,可運河到了兩淮之地,不說深度單就寬度便縮水了幾乎三分之二,運力陡然大降。
之後進入淮河與黃河區域,還有黃河以北區域,基本上都是按照兩淮地區的運河模式修建,運力比之長江至淮南段差了數倍不止。
只能說,楊廣太過急切了,這麼浩大的工程非得要在短短几年內完成,圖的完全就是方便省事了,沒有考慮到以後經濟發展起來後,對於運力的限制等等麻煩。
雷虎也只是走走看看,在心中做早有數就成,並沒有太過放在心上。
等到了逐郡,這裡已經變成了一個巨大軍營,路上每時每刻都有源源不斷的軍隊,以及勞役隊伍趕來。
看起來人多勢眾營帳連綿,可惜士氣並不如何。
關鍵還是大部分趕來軍隊和全部勞役,都得自帶乾糧上路,這就叫人心頭不爽了。
等到了驅郡,百萬大軍和數百萬勞役聚集在此,明顯後勤工作沒有分派妥當,每天的糧草輜重分配都是一個相當耗費精力的活計,也不知是有人刻意所為還是能力所限,反正雷虎聽到了不少的抱怨之聲。
見到楊廣時,這位倒是興致不錯,正在臨時宮殿裡欣賞歌舞,一派歌舞生平的錦繡氣象,雷虎都不知到該說什麼是好。
“吳國公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