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吳興十年,吳軍兵鋒橫掃西域。
之前在中原爭霸戰中失敗的梟雄,都在吳帝雷虎的支援下,於西域廣闊區域封藩建國。
這一手,叫中原世族豪強目瞪口呆,沒想到吳帝還有這樣的操作?
野心之輩自是蠢蠢欲動,之前那幫失敗的梟雄可以在西域廣闊區域封藩建國,他們同樣可以啊。
這時,朝廷的宣傳機構也開始運轉起來。
大吳帝國本就武風鼎盛,朝廷的宣傳機構只需要稍作引導,便能達成目的。
朝廷邸報,官方報紙,茶樓酒肆的說書人,還有民間曲藝表演等等形式,都有宣傳西域方面的資訊。
西域可不是官民想象中的荒蕪之地,那裡是溝通東西文明的中轉站,不僅地域廣闊物產豐富,還有大量適宜居住的綠洲和平原。
象是聞名天下的李閥,一家子佔據了西域差不多縱橫五千裡土地,其中李淵自然佔據最大地盤,而他的兩個出色兒子,李建成和李世民也同樣分得方圓千里的土地作為領地。
這樣的訊息肆意傳播,尋常官民自然只當個奇聞逸事消遣,可某些實力強勁的世家豪強卻是受到極大震動。
李閥什麼情況,但凡訊息靈通一點的世家豪強誰不知道?
李淵的能力如何就不說了,能在楊廣的壓制下成為北地三大門閥中,聲勢最盛的一家便可見一斑。
長子建成能力突出,極得李淵喜愛,早早就立了世子,名副其實的李閥下一代掌門人。
可其二子世民也不是省油的燈,身後有佛門支援早早便名揚天下,在之前的亂局中作為李閥的統兵元帥,實力同樣不可小覷。
只要不是傻子,都知曉不管李閥得不得勢,最後都會出現兩子爭風的不利局面,極有可能發生流血衝突。
可是現在情況不同了,李閥在西域開創新的局面,不僅李淵掌握了方圓三千里的廣闊地域,就連李建成和李世民都控制了方圓千里的領地,李閥雖說被徹底遷移到西域塞外,可結局卻算得上相當之好。
西域又不是蠻荒之地,那裡是絲綢之路的中轉站,同時地大物博物產豐富,同樣是王霸之基的所在。
更別說,獨孤閥和宇文閥也都在西域立下根基,佔下或方圓三千里或方圓五千裡的藩國,成功的成為大吳帝國的藩屬國主。
這樣的訊息,對於同樣勢力龐大實力強悍的世家豪強而言,絕對是極大的刺激,叫他們心中癢癢好不羨慕。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當臣子的滋味,怎麼比得上自家當國主的滋味美妙?
儘管到了西域,還需要從簡陋開始重新奮鬥,可對於手中握有大把資源的世家豪強來說,這根本就不算什麼。
更別說,吳帝雷虎相當豪爽,並沒有將一干失意梟雄趕去西域封藩建國就不管不顧了,後續源源不斷的資源投送一點都不含糊。
東都皇宮中傳出訊息,吳帝鼓勵天下豪傑出征塞外封藩建國,為大吳帝國遮蔽外族威脅,定不吝支援封賞。
訊息在大世族圈子裡流傳,引得一干野心之輩蠢蠢欲動。
當然了,更多的世家豪強卻是想在大吳帝國的朝堂上逐風競雨,成為大吳帝國一等一的權勢家族。
可惜,雷虎不會給他們機會。
中原之外地域廣闊,足以安置眾多的野心之輩!
全球遍插紅期!
以此時的生產力和技術,想要做到此點並不困難。
有野心的傢伙成長起來,雷虎自然不介意送他們出外奮戰。至於不樂意出外,偏要在中原折騰的,那就勞改好了。
隨著三大門閥,並一干失意梟雄在西域立穩腳跟,建立大大小小的諸侯國,大吳關中與河洛之地的內部壓力陡然一鬆。
門閥就是門閥,李閥,獨孤閥還有宇文閥盡起全族之力,每一家的族人和僕役,包括投降的附庸等等,數量加起來都不下二十萬!
二十萬是個什麼概念,中原繁華大縣的總人口數量也不過如此,可見門閥的底蘊之深厚。
就是如此,三大門閥都留下上千族人繼續在大吳效力,作為大吳和他們所建藩國之間溝通聯絡的人手。
在吳帝睜隻眼閉隻眼的情況下,大量的糧草物資以及軍器運抵西域,同時還有不少的貧苦百姓受到鼓惑也跟著過去。
如此大規模的人口和物資遷移,一度引起關中與河洛之地的糧價波動,幸好雷虎早有準備,急調江東儲備糧草北上,迅速平抑糧價,順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