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遠本就是一個移民城市!
城中的本地居民,之前還不足五萬,眼下這裡的常駐人口二十萬,流動人口十萬以上,外來移民便佔據了絕大多數。
雷虎這個三千里邊疆之主,只是制定規則,可沒想法和義務照顧本土人士,顯然前後兩任通遠郡守也是這般做派。
所以,不管是官差衙役還是城防軍將士的來源,都十分複雜。
想要混進去十分容易,那幾位處心積慮撒了不少銀子,半個月後順利進入官差衙役和城防軍系統。
本來,按照他們的想法,便是逐漸顯露一身本事,在半年到一年時間內,順利爬升成為官差衙役和城防軍系統的上層圈子,起碼也得是中層官員。
可惜,他們所行太過匆忙,根本就沒打聽官差衙役和城防軍系統的新人培養模式,結果卻是再次鬱悶了。
不管是加入官差衙役體系,還是進入城防軍系統,全都得進行三個月的新人訓練,以及相關知識的培訓!
更叫他們沒料到的是,這種培訓還特麼是封閉式的,也就是說之後三個月的新人訓練期,他們與外界徹底隔絕聯絡。
這怎麼成?
要是三個月與外頭徹底隔絕聯絡,那大首領怎麼辦?
若大首領有事情吩咐的話,怕是身邊都沒有足夠人手忙活吧?
“這,可如何是好?”
不管是加入了官差衙役體系,還是城防軍系統的失敗義軍將領,此時卻是滿心鬱悶無可奈何。
這時候,他們就是想反悔退出都不可能!
按照所謂教官的說法,既然進了門,想要退出就得付出代價!
至於要付出什麼代價,也是說得清清楚楚,任由一干新人選擇。
很簡單,既然連新人培訓都不樂意,那三千里邊疆沒有丫立足之地,還是趕緊滾蛋吧,三千里邊疆之地不歡迎這樣的傢伙!
這樣的代價太大,一干失敗義軍將領本就是為了三千里邊疆而來,又怎麼可能還沒行動就被趕走?
於是,他們藉著回駐地拿生活用具的時候,跟大首領打了聲招呼,顧不得大首領是什麼想法,連飯都來不及吃一口,便急匆匆趕去新人營地接受訓練。
然後,三個月的新人訓練期,就是這些自信滿滿的失敗義軍將領們水深火熱的生活。
他們怎麼也麼料到,只是官差衙役而已,不僅要熟練掌握統一的外門武藝,還得熟悉各種規章制度,以及處理不同違法事情的解決方式。
這尼馬哪是操練官差衙役,就是大齊內地的縣府官員,都沒有接受過這等專業之極的培訓吧?
所謂的義軍將領,雖說不至於大字都不識一個,可他們大多以武藝見長,對於學習法律和處理鄰里糾紛,以及各種小案子的專業知識,根本就沒興趣好吧,簡直比正常讀書還叫他們難受。
學習通遠城的規章制度還能理解,可學習怎麼妥當處理鄰里糾紛,以及街道上的打架鬥毆以及小偷小摸的是手段,就有些過了吧。
可惜,他們心中鬱悶歸鬱悶,卻是沒膽子把心中疑惑問出來。
教官已經說得很明白了,若是三個月新人訓練期不能學好合格的話,還得再下一次的新人訓練營待上三個月!
若是還不能合格的話,那就沒必要混這一行當了,官府是不收的。
尼馬啊,教官的話可把幾位混入官差衙役新人訓練營的失敗義軍將領嚇了一跳,就算心中有再多的牢騷和不爽,也不得不硬著頭皮認真學習,不然要是在新人訓練營待上六個月的話,什麼計劃都不用指望了。
再說了,要是經過六個月的培訓都不能達到合格程度,被趕走的話那面子可就丟大發了,甚至大首領都會懷疑他們的智商有問題。
別的不說,單單就是新人培訓營所教的東西,幾位失敗義軍將領看得出來,都是相當有用,並且十分有針對性的專業知識。
不管以上大首領能不能在三千里邊疆得勢,又或者在其它地方得了地盤,這些專業知識對於治理地方都相當有用,指不定到時候還得派上用場。
不管是礙於面子問題,還是以後確實有需要,幾位加入官差衙役新人訓練營的前義軍將領,都得壓下心頭不爽認真學習。
按他們幾個私下裡的說法,就是當初練武的時候都沒這麼認真。
要是當初練武時有這樣的認真勁頭,怕是武功早就更進一步,成為了不得的厲害存在了。
三個月時間一晃而過,等到官差衙役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