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是不是得了警幻仙姑的警告,又或者被當初大老爺一拳轟殺跛腳道人嚇住了,總之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大老爺別說見了,就連聽都沒聽聞癩頭和尚的身影,好象突然間從世界上消失般。
之後數月時間,大老爺再也沒有聽說甚至見到癩頭和尚。
趁此機會,他將僧道兩人針對賈氏族人,或者說十二金釵和副釵以及又副釵,但凡與賈家有關係的針對性算計全部破除,免去這些女子還有賈氏族人的無妄之災。
經過大老爺的暗中梳理,整個賈氏家族生機勃勃,眼見後輩子弟成才率不低,只要不是經受重大變故,起碼再火紅百年不成問題。
大老爺能做的,也就這麼多了。
晃眼差不多半年時間過去,當今拖延了這麼長時間,最終還是沒能繼續拖延下去,給包括大老爺所在的三家外海勢力封國名號。
忠順親王的‘順’國,義忠郡王的‘義’國,以及大老爺所轄的‘雷’國,這還是大老爺極力爭取的緣故,不然當今一個隨便的‘賈’國封號給出,豈不是要笑掉旁人大牙?
至此,大老爺和另外兩家使者返回大齊的目的已經達成,跟當今告別之後登上一直盤旋於通州外海的海船準備返回外海老巢。
不知當今是什麼心思,送走三家使者的同時,還派出人數不少以宗室為代表的使節團跟隨出海,準備到三家的地盤觀摩一番。
呵呵,還沒徹底放棄接掌三家外海地盤的心思麼?
大老爺心中有數,卻對此沒有任何意見,願意來就來,一幫外人而已,還真能鳩佔雀巢不成?
回到了加里曼丹島的巨港城,隨行的朝廷使節驚得目瞪口呆。
巨港城的一切,對朝廷使節來說都是巨大的衝擊,不管是管理制度還是完善基建,又或者近乎免費的醫療教育,都叫朝廷使節吃驚不已。
只是,巨港城迥異於朝廷的制度,叫朝廷使節相當不滿,見到不合心意的情況就忍不住指手畫腳一番,好象按照他的建議巨港城就能發展得更好一般。
大老爺很不耐煩,直接把朝廷使節扔到一個新建立的城鎮,讓他按照自己的心思好好規劃建設,拿出事實說話。
然後,這位宗室使節徹底沉寂了,之後數年再也沒有鬧騰過。
這裡不是發展了數千年,社會秩序已經基本穩定的大齊,而是與土著部落並存的南洋巨島,城市以外的秩序可以說得上混亂,沒有一定本事想要穩住局勢都難,更別說做出一番成績了。
這位大齊宗室使節堅持了兩年時間,最後被城鎮上的百姓趕走了。
他玩的還是大齊那套把戲,對於剛剛初創的城鎮沒有多大幫助,相反與其餘城鎮的距離越來越大,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城鎮裡的百姓實在受不了遠遠落後於其餘城鎮同行的現實,那就只能對不住所謂的朝廷使節了。
這裡的百姓不管在大齊有多溫順,可是時常經受土著部民的騷擾,不變強就只能去死的現實,讓百姓們迅速強大起來,加上週圍城鎮的示範效應,自然不會再將朝廷使節太過放在眼裡。
作為城鎮之長,你做得好,我自然崇拜你信任你跟隨你;可你要是做得不好的話,那就一些休提。
這位宗室使節在巨港城待了差不多兩年,然後受不了這樣的‘惡劣’環境,搭乘海船返回大齊覆命。
隨著大齊給了大老爺等三大外海勢力封國名號,三家外海王國勢力,與大齊之間的往來一下子變的頻繁起來。
尤其是大老爺跟大齊皇帝達成協議,大齊朝廷允許‘雷國’在西北之地招募貧民百姓加盟,使得短短時間內‘雷國’的人口大增,達到了近五百萬之巨。
與此同時,‘雷國’與大齊之間的商貿往來十分頻繁,不少大齊沿海之地的商業家族,見到巨港城的良好秩序,以及完善的醫療教育以及衛生環境後,紛紛在巨港城或者周邊城鎮置下產業,作為‘雷國’的別院所在。
當然,因為‘雷國’有復興百家的跡象,普及教育和不獨尊儒家的政策,這裡並不受儒門子弟青睞,甚至被一些腦子頑固的讀書人視作洪水猛獸般的地方,根本就留不住儒家的讀書人。
好在大老爺早就開啟了培養人才的模式,倒也對此沒什麼太大感觸,‘雷國’可不是傳統儒家輻射區域,這裡的制度還有思想領域,都由大老爺一手操控,絕對不會讓某一家或者某一人成聖成神,就連他本人都沒這想法,更何況還是外人?
‘雷國’不僅僅因為重視百家學術被大齊讀書人視作異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