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一行,想要搬回去可不容易。
……
外界這麼大的聲勢,林如海和賈敏夫『婦』也有耳聞,他們對此相當擔憂。
“也不知大哥是怎麼想的,竟然參合進皇室紛爭!”
賈敏有些不滿:“忠順親王豈是易與之輩?”
“夫人倒不用擔心這個!”
林如海解釋道:“忠順親王自從大張旗鼓經商以來,基本已經失了爭龍之機,算是一個擁有實權的超然王爺吧!”
“如此好!”
賈敏緩了口氣,笑道:“只要不參合皇室紛爭,以大哥的能耐沒事!”
林如海苦笑,以大舅兄的能耐,怕是參合了皇室紛爭,不管假如哪方最後都討不了好,要麼功敗垂成要麼功高震主,算想及時脫身都難。
這樣的心裡話,沒有發生之前也沒必要說出,叫夫人擔心。
“夫人,要不讓迎春和淙兒一同來府學如何?”
林如海笑著轉移了話題:“我看黛玉和端兒姐弟實在孤單!”
“怕是大哥不會單應吧?”
賈敏有些遲疑道:“聽聞,迎春和淙兒每天都要花費不少時間練武,還要學習一些雜學,怕是與黛玉和端兒沒法在一起學習吧!”
林家作為書香門第,自然有一套培養子弟的套路,儘管因著一雙兒女身子骨不好,又加入了身體鍛鍊的專案,可更多精力都花費在四書五經之。
這是傳統,書香門第子弟為何常常能夠脫穎而出,天賦是一個方面,更多的還是早早開始學習,往往貧寒子弟以及富家子弟啟蒙都要早好幾年。
幾年時間的學習積累,還有名師教導,又有濃郁的學習氛圍,要是還不能在眾多同齡學子脫穎而出,基本也廢了。
賈敏在林府多年,對於這些事情看得清楚。
儘管大哥對林家有恩,可他也不認為丈夫林如海,會因為恩情轉變一雙兒女的學習模式,或者打『亂』他們的學習節奏。
“哦,迎春和淙兒除了習練武,還要學習雜學?”
林如海吃了一驚,好道:“都有些什麼雜學?”
各家有各家培養子弟的模式,主要還是看自家自身資源,對子弟的要求自然也是不同,培養的方式有所偏差是正常的。
如林家,祖輩恩蔭已經完全消失,後輩子弟必須依靠科舉入仕,所以在四書五經的學習方面,必須加重例,其餘都可以暫拋一旁。
象榮府這樣的勳貴家族情況又不一樣,因為家族資源豐富,算讀書不成同樣也能進入官場,而且往往起點不低。
如此一來,自然不需要子弟在舉之太過突出,能夠考進士自然最好,沒有這等學識也不打緊,只要家族不倒自身能力不差別,仕途還是很順的。
大舅兄是最好的例子,朝也有不少的勳貴重臣,也都是這樣的模式。
倒是勳貴家族,早早教導子弟瞭解世情,學習雜學更有用處,因為這些對官場仕途十分有用,或者在治政理民之很有效果。
相反,許多書香門第子弟考科舉都是好手,可讓他們治政理民卻是一塌糊塗,朝廷還不得不安排他們學習幾年時間,才放心叫他們正式步入仕途。
大齊王朝立國近百年,科舉也進行了三十幾回,狀元,榜眼和探花選出了三十幾輪,能出頭的卻是不多,大多止步於三品,其是幼時教育的偏重不同,影響到了以後的仕途。
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要是不先科舉摘桂,以後想要步入仕途都難,這是權貴豪門與書香之家的區別之處。
賈敏自然不知,短短時間自家丈夫竟想了這麼多,她將前些時候聽聞的訊息道了出來,笑道:“迎春和淙兒也是學業繁重,小小年紀要學這麼多東西!”
“小時候學了,長大以後用不著再學了!”
林如海笑道:“要不跟大舅兄商討一下,看把幾個孩子湊在一起教導可好?”
“夫君,難道你不擔心會影響了端兒的課業?”
賈敏倒是歡喜,遺傳了賈母喜愛熱鬧的『性』子,要是大哥家的幾個小的每日都能過來,與自家兒女一同學習歡鬧,這樣的場景想想都覺得美啊。
“這有什麼?”
林如海笑道:“淙兒的學習進度,可不端兒慢,多讓他們小哥倆交流試,說不定學習進度還能更快!”
心,卻是另有一層想法。
他也受了外界傳言的影響,對大舅兄以後的前程相當看好。
不用說,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