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還有可能存在的內功高手,大老爺完可以在皇宮縱橫來往還不被發現。
抱丹大宗師就這麼牛!
要不是為了某個計劃,或者說想法必須得有不小權勢作為依託,大老爺連官場都不想混。
明明一個武力無雙的絕世高手,有什麼事一雙拳頭都能解決,卻要按照規矩在官場廝混,幸好大老爺心態良好,不然還真有可能影響心境。
皇權至上的說法和道理,在大老爺眼中就是個屁!
只有自身的實力才是真的,其餘一切都不過只是浮雲而已,可沒把皇家看得太重,不過就是手中握有龐大資源的大勢力而已。
眼下突然聽得賈母和賈政準備將元春送入宮中,大老爺心中波瀾不興,這就是親祖母和親爹啊,還一副樂呵呵佔了多大便宜的樣子,大老爺沒什麼好說的,只要他們以後不後悔就成。
見大老爺果真說到做到,把事情說開後便不再言語,賈母心中隱隱有些不快,卻也沒多說什麼。
大老爺的脾氣她算是領教過多回,既然老大不想參合,那以後元春要是得了勢,大房也別想著佔便宜。
當然,如果有必要讓大房出力的話,賈母還是會毫不猶豫『逼』迫大房就範的,榮國府老封君就是這麼任『性』。
不同於賈母的不爽,賈政和王夫人夫妻心中卻是高興得很。
大老爺主動退出,以後元春要是有了造化,大房別想佔得絲毫便宜。
夫妻倆此時心意一致,甚至都幻想著以後如何在大房跟前耀武揚威,想想那種場景就美得很啊。
之後的商議,大老爺當了一回透明人,只帶著耳朵聽,卻是不發一言任由賈母和賈政商量元春入宮大計。
只聽了一耳朵,不得不說賈母還真是老辣,給元春設計的後宮晉升路線相當完美,真要按照這個路線順暢走下去,元春用不著兩三年就能成為高位儐妃。
只是按照原著小說所述發展的話,這中間肯定出了意外,而且還是不小的意外,不然元春也不會一下子沉寂近十年之久,都差點到了宮女出宮的年限了。
也不知老太太怎麼走通了甄貴太妃的路子,元春並不以正常的選秀女入宮,而是先到甄貴太妃那做一段時間女官。
等元春熟悉了宮裡的生活和規矩後,再由甄貴太妃尋個機會,將元春直接送給當今,就跟賈母給大老爺送丫鬟一樣,這都是大戶人家的習俗,當今就算心裡不樂意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也不知老太太哪那麼大的信心,認為元春經過這樣的途徑成了當今的宮妃,還能得到當今的寵愛?
想多了吧,是個男人都受不了這個,除非元春長得傾國傾城能把當今『迷』住,不然以後的宮廷生活可不怎麼樣。
元春在甄貴太妃宮裡本就是品級不低的女官,等當今接手後起碼都得給個高位儐位,比起從正常選秀入宮的途徑,可謂一步登天了。
賈母替元春做好的晉升計劃,真的相當完善,如果真的能夠順利的一步步走下去,說不定元春以後在宮裡還真有一番造化。
按照計劃,賈母只是瞄準了一個九儐之位,雖然顯眼卻還沒到後宮皆敵的地步,總比所謂的賢德妃要強得多。
只是計劃終歸只是計劃,榮國府這些年衰敗得厲害,這是不爭的事實。
旁的不說,單單宮廷裡的關係,榮國府就已經斷得差不多了,一旦元春入宮只能自求多福,府里根本就沒辦法在宮裡替他張羅。
這是最大的短板!
誰都清楚皇宮的兇險,元春在沒有任何援手的情況下貿然進宮,前程難料實在沒辦法把握。
再說了,也不能把希望寄託在甄貴太妃那裡,貴太妃還有一個兒子名喚忠順親王,與當今頗有些不對付,或者更準確的說想要爭位,這樣的樑子當今怎麼可能忍受得了?
不說甄貴太妃宮裡出來的妃子,當今會有多忌憚,心中會產生天然的排斥,到時候一個不好可能會出大『亂』子。
這還不算,怕的就是甄貴太妃半路截胡,為了將寧榮二府綁上忠順親王的戰車,直接把元春送入王府,那樂子可就大發了。
淡淡掃了興致勃勃的賈母一眼,大老爺不信賈母沒想到這些,只能說元春當真可憐,被拿去當了為府裡搏富貴的棋子不說,還是那種毫無保障的棋子,一個不好就有可能粉身碎骨。
情況真要到了最糟糕的地步,寧榮二府最後不得不跟當今對上,下場如何可想而知,總之送元春入宮這一步棋在大老爺看來,太過兇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