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部分(2 / 4)

小說:繡外慧中 作者:紅色風帆

趙靖雖有盟約,但靖已經率先毀約,趙即使攻靖,也不用揹負道義上的責任。

靖是一定要滅掉的,梁瑾瑜也不能留,這是趙國君臣上下的一致意見。

梁瑾瑜心狠手辣又足智多謀,誰都無法掌控,施恩於他根本沒用,梁孝帝那樣器重他,結果如何?扎得最深的那把刀子就是梁瑾瑜捅的這人是一條喂不熟的狼,哪怕表面臣服,一旦有機會,定會反撲。

至於陳致遠,倒可以留著,因為西北邊陲,的確需要一個像他這樣的人鎮守。他有多年跟犬戎、羯胡等蠻族作戰的經驗,最難得的是,手下將士都適應了西北的酷寒,光這一點,就是難得的優勢,換成任何一個趙國將領都不行,更遑論士兵。

計議已定。戊寅年二月初六,趙國皇太子在皇家太廟前誓師,然後率百萬大軍渡過之江,經宜安城登6北岸,潞州知府聞風而逃。

梁瑾瑜其時正在定州邊界紮營。從去年十月到現在,他和陳致遠的軍隊6續攻克了上次趙靖聯軍撤離後又被梁國“收復”的衢、壽、衛三州,及潞州的部分郡縣,此刻他的軍隊距上京僅有三百餘里,他幾乎看得見上京城內那把金燦燦的龍椅在向他招手。

勝利在望,趙國突然出兵,是要跟他們搶奪勝利果實嗎?

梁瑾瑜一面看著手裡的線報一面問跪在座下的報訊人:“趙國真的出動了百萬大軍?”

報訊人直搖頭:“別說百萬,連五十萬都沒有,我們的人扮成漁民,在旁邊盯著數的。趙軍從望仙門出,在宜安城下幾個碼頭登6的,大概有二十萬左右;從碧波門出,在臨水鎮東、西兩個渡口上岸的,有十萬左右;從望潮門出,在方寧鎮胡婆渡上岸的,有五六萬人。總共加起來,不會過四十萬。”

梁瑾瑜笑了起來:“不到四十萬就敢號稱百萬大軍?三國時候的赤壁之戰,曹操也是號稱百萬大軍,實際只有八十多萬,因此被周瑜嘲笑。可跟咱們趙太子的四十萬吹成一百萬比起來,曹阿蠻算老實人了。”

侍坐在側的一干將領都跟著笑,只有陳驊提出質疑:“趙太子不像是這麼好大喜功的人,挺沉得住氣的。皇上還記不記得,那次在夔州的小陶鎮,咱們佈下了天羅地網誘殺他,他明知道太子妃在咱們手裡,硬是停在鎮外幾十裡的樹林裡觀望,遲遲不肯進鎮,後來現形勢不對,立刻調轉馬頭遁走了。”

梁瑾瑜點點頭,交代報訊人說:“叫碼頭那邊的人沿江察看,有什麼異常動靜及時回報。”

賙濟抱拳問:“皇上懷疑他們不只從這幾個碼頭登岸?”

梁瑾瑜忽然一陣心驚肉跳,腦海裡隱隱閃過什麼,一時抓握不住,正好前方送來戰報,便忽略過去了。

上京皇城,紫極殿,翠微閣。

梁孝帝癱坐在御座上,神情萎靡,眼神狂亂。他已經一天一夜沒闔眼了,桌上的奏摺堆成了山,有勸降的,有勸逃的,有勸他御駕親征的,就沒有一個人站出來說:“陛下儘管放寬心,臣哪怕肝腦塗地,也會保住這錦繡江山。”

他心裡很清楚,這回梁國真的完了。在陳靖聯軍還沒攻進來之前,他們自己先輸了信心,輸了鬥志,所以都在“逃”和“降”上做文章。至於勸他御駕親征的,更是沒安好心,只怕他前腳剛走,金鑾殿就換了人坐。

真好笑,上京都快失守了,不知道搶去把椅子還有什麼用。

阮祥在門口躬身稟道:“皇上,皇后那邊剛剛傳了太醫,說太子燒得很厲害,您看……”

梁孝帝嘆了一口氣,苦笑道:“朕這般心力交瘁,那孩子還三天兩頭的生病,莫非兒女真是債?”

阮祥哪敢回話,只是垂手侍立著,等了一會,梁孝帝從座位上站起來說:“你扶朕過去看看吧。”

攙住皇上的胳膊,即使隔著衣服,也能感受到裡面的細瘦,阮祥一陣鼻酸,努力壓抑住哭音,低聲道:“到了那邊,正好讓太醫給您看看。”

梁孝帝不以為然:“朕的身體自己知道,左右都是那樣,有什麼好看的。”

阮祥忍不住規勸:“容老奴多一句口,皇上您就是熬夜熬狠了,這人那,少吃一餐不打緊,但少睡一夜覺就不行。”

梁孝帝沒回話,兩個人沉默地往前走。

鳳儀宮前,老遠就聽見了哭聲,梁孝帝腿一軟,差點一頭栽倒,幸虧阮祥攙得牢,才喘吁吁地走到太子房門前。

皇后哭倒在皇帝腳下請罪,他沒空搭理,徑直走到床前,只見馮太醫正在掐著太子的人中,太子兩眼反插,嘴唇烏青,一看就是厥過去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