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婼的膜拜讓方丈受寵若驚,“老納說過施主不是凡人,乃白衣菩薩轉世。”
“方丈,我想知道自己今後的去向。”婉婼虔誠的問道。
“請聖姑見諒,老納修行還淺,只能看到您的前世,不能看出您的今生。”方丈慚愧的說。
婉婼感到有些失望,她的希望太高了。
“聖姑,心存善念的人,每一聲祝福都有回報,每一句祈禱都有回聲,佛祖能聽得到,因為他就在咫尺。”方丈安慰她說。
她苦笑一下,向方丈告辭。
人生如一本書籍,一頁一頁地翻過後,才能洞悉其中的真諦。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請勿轉載!
[正文:第四十七章 拜訪]
耶律德光登基後,無論是大臣還是百姓都覺得比起先皇來說變革的力度加大了,一切都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讓人民休養生息,沒有再發動大的戰爭,恢復生產,加大了各民族之間的團結,釋出了一系列有利於國泰民安的法令和制度,完善了契丹的各項規章制度。完善了政治體制,達到了一個全新的水平。
在欣欣向榮發展的同時,他加大了對軍隊的控制,採取一系列措施來鞏固自己的控制,集軍政大權於一身。對各部族長和貴族採取各項手段,給予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逐步削減了他們手中的兵權。
尤其是對前太子,東丹國主耶律倍,這是他的心腹大患。
政治體制改革觸動了一些貴族和大臣的利益,他們私下裡議論皇上來歷不明,如果讓耶律倍來繼承皇位,也許就不會損害自己的利益了。
這一切成為了耶律德光的心頭大患。這是他急需要解決的問題。向黃河以北地區擴充套件,是他不變的原則,由於連年征戰,勞民傷財,需要休養生息一段時間才可以。
再說現在中原地區相對來說比較穩定,單純的宣戰和決戰是很難取勝的,阿保機時就吃過這方面的虧,只有等到中原有變故或是起內訌時才能進軍。
現在首先要把國家治理太平,剷除異己,解除後顧之憂才行。
他藉故讓東丹國主耶律倍回京都述職,調他離開東丹國,處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才對東丹國實施動作,以防生變。
。。。。。。。。。。。。。。。。。。。。。。。。。。。。。。。。。。。。。。。。。。。。。。。。。。。。。。。。
婉婼正在宮中編書,她向耶律德光建議,強國要從娃娃抓起,自己要辦個新式學堂,義務教授孩子們一些知識和道理。
他當然不會反對,只要她太太平平的不找事,就解除了他的後顧之憂,想怎樣折騰就怎樣折騰吧。真的不指望她能教出什麼成果來。
他現在是皇帝越做越來勁,越做越自信。
宮女來報,說皇后前來拜訪。婉婼略有些吃驚,她與她從來都是井水不犯河水,到現在為止除了遠遠的望上一眼外,還沒有正式碰過面。
重大場合下,都是皇后陪皇上出席,畢竟她是明媒正娶,明正言順的正牌妻子。她婉婼再怎麼得寵,也是拿不上桌面的。
再說她也不願去摻和那些場合,禮儀繁瑣,純粹是在折騰人。她喜歡深入簡出,簡簡單單的生活。
由於婉婼的特殊地位,有很多大臣想從她這裡找到攀龍附鳳的捷徑,想方設法和她拉關係,送些稀世珍品給她。
婉婼一概退回,她不接見任何大臣,不與他們交往,一切都是為了耶律德光,除了國家的大政方針外,她不參與任何人事任免和具體細則的制定。
惟獨兩個人除外,一個是敢於納諫的漢臣趙思溫,一個就是耶律屋質這個小男子漢。
畢竟契丹國離現代社會太過遙遠了,一切都要按當時的實際水平來進行,不可能全套照搬現在的方式來進行,先進的生產方式還要受到時代的制約。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趙思溫能為她客觀講解當時的實際情況,讓她能做出準確的判斷,因適而宜,給耶律德光提出好的建議。
耶律屋質是她的小開心果,是她未來的希望所在。
當聽到皇后來訪時,婉婼忙起身整理自己的衣著,她不能太隨便,要對皇后表現出應有的尊重才行。
這是個可憐的女人,由於自己的存在,她不能和自己的丈夫過正常人的生活,那怕是他有三宮六院也無妨,畢竟可以分得一勺羹的,可現在卻…。。。。
婉婼有時也在想是不是自己太過霸道、自私了,時代不一樣,對待愛情的方式也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