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3 / 4)

?”

“漢代的衛青,從奴隸到將軍,是縱橫草原的頭狼,他穩中求勝的風格,是匈奴人胸中揮不去的痛。”

“還有嗎?”屋質越聽越有趣。

“當然是霍去病了,他天馬行空,像一把傲嘯長空的倚天劍,兵威所至,誰與爭鋒。”

耶律屋質聽的已經呆傻了,彷彿自己正是他們,在戰場上馳騁。耶律德光也湊過來,傾聽。

“還有南北朝時期的陳慶之,他可以說實現了沒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的道理,曾經有位偉人評論他‘千載之下,心嚮往之’,一個讀書人用千萬胡擄的鮮血為墨汁,寫下了血淋淋的誓言:莫道書生空議論,頭顱擲處血斑斑。”

婉婼說完後停了下來。這是老師上課時所給他們講的,如今卻已物是人非,自己身在千年之前。

“快說,快接著說。”沒等屋質開口德光急切的大聲說。

“那就是唐朝的李靖和王忠嗣了,你們應該都非常熟悉吧。”她感慨的說。

後面的就不能再說下去了,接著就是北宋的狄青,不過現在還沒有到,當然不能說了。

“千軍易得,良將難求,如果現在能出一位蓋世英雄,定能恢復漢唐雄風,可惜現在是軍閥混戰,弄得民不聊生啊。”婉婼痛心的說。

“我要當現在的蓋世英雄,救人民與水火之中。”耶律屋質興奮的說,對他來說絕非戲言,這是他的抱負。

“說的真好,真是蕩氣迴腸,催人奮進啊。”耶律德光也感慨道,“我覺得李世民對騎兵戰術的造詣也很深,也可以算一位。”

“李世民是皇帝,千古出此一個,可以說是前無古人,不能說後無來者。”婉婼表示贊同。因為還有後來的明成祖朱棣。

“只是他殺兄弟,逼父皇,鬧出玄武門事變,確實有點過了,這可能也是他後來很辛苦的做皇帝,為百姓造福,來贖罪的吧。”婉婼借題發揮說。

“最佩服的是李牧和霍去病,可以說是百戰百勝將軍呀。”屋質也發表起自己的看法。

婉婼豎起大拇指,鼓勵他說的很棒。她接著說,“成就名將者必有一支鐵軍,一支驕勇善戰的軍隊。”

“我覺得統帥和將領才是最重要的。”耶律德光反駁說。

“二者缺一不可。”耶律屋質總結著說。

他說的非常的對。

婉婼一行來到小鎮上,她讓他們等著,自己走進一家藥店,進去買藥。如花早已習慣了這些,因為每到一處,她必進藥店。曾好奇的問她為什麼要這樣,她以女人的事你就不要多管推塞過去。

等了一會後她才從裡面出來,掂著包的嚴嚴實實的大包小包的藥。

他們一行在街上走著,到處都是契丹兵在催促和抽打著人群,驅趕他們離開這裡,遷徙到指定的地點。

一個婦女抱著她的孩子哭喊著被兵士強行拉開,被迫和她的親人們分離,孩子在懷裡也大聲啼哭著,幾近斷氣,甚是悽慘。

婉婼看不下去,走上前去,問兵士誰是他們的管事,很快找到了他,婉婼告訴他自己是元帥的侍衛,讓他開恩讓婦人和她的家人一起遷移,如花拿出自己的腰牌讓他過目。

管事的倒是個心眼活倒之人,沒有為難她,把婦人和她的孩子一起拉到了親人的隊伍內。他們對婉婼千恩萬謝,以至她和如花等人走遠後還在觀望著他們。

婉婼並不反對遷徙,她經常聽爺爺講給明代的幾次大遷徙,現在有很多的華人都說自己是從洪洞大槐樹遷徙出來的。大槐樹成了中華兒女魂牽夢繞的精神寄託。據說兩隻腳上小拇指是複合型的,都是大槐樹移民後代的特徵。

儒家倫理主張“父母在,不遠遊。”安居樂業是中國人根深蒂厚的傳統觀念,讓他們背井離鄉比殺頭還難受。

婉婼回去後就同耶律德光說了她的所見所聞,希望能在強制遷徙的前提下,讓做法人性一點,最好不要骨肉分離,全家一起遷徙就是了,這樣也能減少移民逃亡事件。

因為移民過程中充滿了艱辛和血淚。

“可以讓他們保留原來的生活習性,統一給他們發放川資路費,減少他們的財產損失,在地方後應發給他們種子、農具、讓當地駐軍幫助他們耕種播種,鼓勵開荒墾田,儘快恢復生產。”婉婼邊說邊寫了下來,讓耶律德光看。

“你的想法確實不錯,不過現在錢財不足,人員不夠用,不能統一做好這些事情。”他無奈的回答。做為統治者,他也想這樣,可現實情況不允許這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