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了這筆欠了數年的軍債,僅糧食就支付了八十萬石,加上賑災和隴右的軍糧,一百萬石糧食就耗光了,至於攻下江陵的戰利品,很遺憾告訴大家,巴陵縣被隋軍攻破,這批戰利品便丟掉一半,另一半在江夏,我估計還是會落到隋軍手上,現在朝廷財政窘迫之極,欠了百官一個月俸祿不說,連常平倉的糧食也只剩下三百石,聽起來都覺得不可思議,但這就是事實。”
竇璡表了態,在場的另一個相國豆盧寬也起身道:“竇相國基本上已說清楚了問題,但我還需要補充一點,那就是朝廷為什麼急需錢糧,今天上午剛剛得到的訊息,王世充軍隊已經進入南郡,準備強攻江陵,也就是說,王世充為了拿下南郡已經不惜和張鉉翻臉,聖上認為這是我們攻打洛陽的重大機會,我們在南方受到的損失必須在王世充那裡補充回來,而且還有一個重大事項需要大家明白,這一次聖上是問大家借錢,等攻下洛陽後,用洛陽的商業來償還,相信大家都明白,控制了洛陽的米市意味著什麼,壟斷了食鹽布匹又意味著什麼,種種好處便是聖上給大家的補償。”
大堂上雅雀無聲,每個人都在考慮自己的心事,雖然攻下洛陽還是一件十分遙遠之事,但李淵許諾的種種好處卻又讓人不得不動心。
好一會兒,侯莫陳鐸問道:“不知這次錢糧該怎麼分攤?”
竇威看出了眾人的牴觸情緒已不像剛才那樣強烈了,他便趁熱打鐵道:“這次錢糧分配我考慮分為兩種方式,一是認購,如果認量不足,那剩下的就平攤,這樣,我想大家的負擔也不會很重,這次一共百萬石糧食和五十萬貫錢,黃金也可以,一兩黃金按二十貫錢折算,我們把糧食和銅錢分為一百份,一份是一萬石糧食和五千貫錢,最後用洛陽商業償還,就按照大家認購的份數來分配,認購數越大,獲得利益就越多,這樣就彰顯公平了,大家表態吧!”
大堂內還是一片寂靜,竇威無奈,只得又道:“那我就拋磚引玉,竇家先認購,竇家認購二十份,也就是說拿出二十萬石糧食和十萬貫錢。”
既然竇家已經認購,獨孤家族也不能落後,獨孤篡便道:“獨孤家和竇家一樣,認購二十份。”
於筠舉手道:“於家認購五份!”
“侯莫陳家族也認購五份!”
“趙家也是五份!”
“元氏家族認購五份!”
“長孫家族三份!”
眾人紛紛表態,只片刻時間,便將一百萬石糧食和五十萬貫錢的指標瓜分一空,最後兩個稍小的家族達奚家族和賀蘭家族都沒有份額,竇家和獨孤家只得各讓出兩份給他們,短短一個時辰便解決了唐軍東征所需的糧食的錢財。
當天晚上,竇威再次進宮,向天子李淵彙報籌錢的結果,李淵剛剛睡下,聽說竇威緊急求見,他立刻起身在內殿接見了竇威。
李淵負手站在窗前聽竇威述說了籌錢的詳細經過,嘴角露出一絲難以察覺的冷笑,這幫關隴貴族並不是沒有錢糧,而是不甘心拿出來支援自己,給他們一點點甜頭便慷慨解囊了,說明這幫人還是利字當頭,一點不顧大局,假如有一天張鉉給他許諾一點利益,他們會不會轉而投奔北隋?
李淵忽然覺得這幫人實在不可靠,不過話又說回來,不僅是關隴貴族逐利,朝廷百官誰又不逐利?這一點倒也無可指責。
說到底,除了自己的家族子弟外,還真的很難找到可靠之人,這個道理他李淵明白,洛陽的王世充也明白,估計張鉉也明白,只是他沒有家族子弟,所以導致他遲遲不敢登基,不得不犧牲朝權而將軍權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想通這一點,李淵心中稍稍舒服了一點,他回頭對竇威道:“回去告訴他們,朕不會食言,但朕更希望他們是真心幫助唐軍,有所助才會有所得,但無論如何,朕感謝他們今天的慷慨解囊。”
“微臣一定會轉告。”
“去吧!太晚了,竇公辛苦一天,早點休息吧!”
竇威行一禮,慢慢退下去了,李淵卻沒有了睡意,他走到地圖前,久久凝視著荊北地圖。(未完待續。)
第1075章 反攻襄陽
次日天不亮,陳叔達親自作為談判使者,帶著十幾名隨從騎馬趕往江夏和隋軍談判。
與此同時,李世民率領十萬大軍離開了長安,他們兵分兩路,一路三萬人由屈突通率領進攻弘農郡,另一路七萬大軍則由李世民親自率領南下上洛郡,拉開了征討王世充的序幕。
整個荊州的局勢雖然經過近七天的發展,但依舊處於一種微妙的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