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這需要巨大的勇氣和魄力,很多大將寧可最後全軍覆沒也不敢違背天子聖意,屈突通曾捫心自問,就算他屈突通就辦不到。
但屈突通也不得不承認秦王殿下的睿智,至少他當時並不太贊成撤軍回函谷關,他認為當隋軍殺進城時,王世充一定會開西門放唐軍入城,挑動隋唐兩軍大戰,但最後的結果卻是隋軍兵不血刃奪取了洛陽,如果當時他們不撤,隋軍完全可以以優勢兵力夾擊他們,從這個角度來看,秦王殿下的撤軍完全正確。
屈突通低聲安慰李世民道:“殿下可以再寫一封信給天子,把實際情況告訴天子,隋軍十六萬大軍,兩倍於我們,如果我們不撤,必將全軍覆沒在洛陽城下,相信天子完全能理解殿下的決定。”
李世民苦笑一聲,他從洛陽撤軍時就寫了一封鷹信給父皇,但到現在父皇一點訊息都沒有回來,由此可見父皇的震怒。
“我相信父皇完全能理解我的撤軍決定,否則他會責令我繼續攻打洛陽,但他感情上一定難以接受,他一定很生氣,我可以相信長安現在一定鬧翻了天。”
“那也沒有辦法,回去再慢慢解釋吧!”
李世民點點頭,又令道:“放棄函谷關,我們在關外修建軍營駐兵。”
屈突通愕然,“殿下為何要放棄函谷關?”
“函谷關是洛陽的西大門,是防禦關中之軍,我們佔據函谷關一來是防禦困難,其次張鉉絕對不會把洛陽的西大門讓給我們看守,他必然會大舉攻打關隘,留守函谷關的軍隊只能白白犧牲了,相反,我若讓出函谷關,張鉉也就會止步於函谷關,這個人情他得給我。”
“殿下高見!”
李世民長長吐了口氣,下達了撤軍命令,一隊隊唐軍緩緩向關城外的西方撤去,當最後一杆唐軍大旗被撤下,李世民留戀地看了一眼函谷關城門,便調轉馬頭黯然而去,
李世民令大將劉弘基和副將秦瓊率一萬軍在距離函谷關五十里外紮下大營,時刻監視函谷關的動靜,就在唐軍從函谷關撤退的第二天,隋軍佔領了函谷關,開始重新修葺關城。
李世民的猜測並沒有錯,長安朝野因為戰場上的連連失利已掀起一場軒然大波。
長安青雲酒肆,自從兵部官員在這裡吃飯無辜被抓,還釀出了人命案後,青雲酒肆的生意受到了很大沖擊,官員酒客明顯減少,一方面是官員們不敢在這裡吃飯,而換去了別處,而另一方面,很多官員都自己帶午飯去官房,在官房裡聊天要安全得多。
酒肆的生意當然也不是到了門口羅雀的程度,只是沒有從前那樣火爆,每天的位子基本上能做到八成滿,不過二樓和三樓的雅室都空關著,沒有人再趕去雅室內喝酒,唯恐隔牆有耳。
中午時分,於筠的馬車停在了青雲酒肆門前,他快步走下馬車,走了酒肆,酒保們早已熟悉他,知道他是來找賬房高瑾,一名酒保指了指後院,於筠會意,穿過旁邊側門向後院走去。
側門和大堂之間隔了一座屏風,大堂酒客看不見於筠進了後院,不過在馬路對面,一名蹲在牆角的乞丐卻清楚地看到了這一幕,乞丐渾濁的眼睛裡竟閃過一道難以察覺的驚疑,他慢慢站了起來
帳房內,高瑾也驚訝地站起身,“姑父怎麼來了,出了什麼事?”
於筠陰沉著臉道:“我是來和賢侄確認一件事。”
“姑父請坐下說話。”
高瑾倒了一碗涼茶,他又走到門口看了看,二樓幾間雅室內都沒有人,他這才稍稍放下心,從二樓可以清楚地看見於筠走進帳房,幸虧沒有看見。
高瑾關上門,在於筠對面坐下,笑問道:“姑父要問什麼?”
“今天當今天子說,隋軍出兵二十萬攻打洛陽,加上齊王率領的六萬軍,一共二十六萬大軍,而唐軍只有九萬人,還說唐軍被隋軍包圍,唐軍最終在夜間突圍成功,撤退到函谷關,王世充獻城投降了隋軍,我想知道真相究竟是怎麼回事?”
高瑾沉吟一下道:“這裡面和真相是有些出入,真相是隋軍一共只有十六萬大軍,沒有二十六萬,其次隋軍沒有包圍唐軍,而是齊王殿下給唐軍主帥李世民寫了一封信,令他立刻退出函谷關,否則會將唐軍全殲於中原,李世民自己撤軍了,至於王世充獻城投降,其實是因為我們城內有內應,控制了南城門,隋軍進城後活捉了王世充,這些是我掌握的情報,是房軍師親筆書寫,我想應該是真實的。”
於筠重重一拍桌子,恨聲道:“我就知道他是在掩飾,編出理由來搪塞大家的質問。”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