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海公施壓,使他們不敢北上青州,將軍在顧慮什麼?”
尉遲恭說話很耿直,這種口氣頗有點像質問,絕對是容易得罪上司,不過張鉉很瞭解尉遲恭,知道他是想什麼說什麼,絕對沒有對自己不敬,他只是想知道自己的想法,只要自己給他一個說法,他就會恭恭敬敬接受。
張鉉走到地圖前,拾起木杆指著地圖上的下邳郡道:“尉遲將軍覺得下邳郡對於孟海公重要嗎?”
“徐州四郡,下邳郡的重要性僅次於彭城郡,對孟海公當然知道。”
“既然如此,孟海公擁有十幾萬軍隊,為什麼在下邳郡只部署了幾千軍隊,當然原本是有四萬大軍,但我得到情報,四萬大軍已經撤回彭城郡,現在只剩下羅秉乾的五千軍隊守下邳郡,而且羅秉乾又率四千人跑到淮河北岸來送死,是不是有點引誘我們進軍下邳的意圖?”
張鉉這麼一說,尉遲恭頓時有點醒悟過來,他撓撓後腦勺,“將軍說得有道理,卑職看得太淺了。”
停一下,尉遲恭好奇問道:“將軍覺得問題出在哪裡呢?”
張鉉沉思片刻,緩緩道:“我懷疑杜伏威又在蠢蠢欲動了。”
尉遲恭一驚,“難道杜伏威要趁機進攻江都嗎?”
張鉉點了點頭,“除此之外,我實在想不到還別的什麼理由,我覺得他們之間已經結盟,有了一種默契。”
“將軍,俺還是有點不太明白,這和孟海公誘引我們進軍下邳郡有什麼關係?”
“其實大有關係。”
張鉉凝視著地圖道:“因為我們屯兵淮河,杜伏威看不出我們的真實意圖,所以他遲遲不敢進攻江都,萬一我們是誘兵之計怎麼辦?
可一旦我們進攻下邳,杜伏威就會認為我們和孟海公宣戰了,他就會不顧一切進攻江都,所以現在的局面很微妙,與其說孟海公是在引誘我們作戰,不如說孟海公是在引誘杜伏威冒險,你明白了嗎?”
尉遲恭這才恍然大悟,“卑職明白了。”
“那我們該做什麼?”尉遲恭又問道。
張鉉笑道:“前提是我的推斷正確,如果正確,那我們反其道行之,守住山陽縣,同時大軍撤軍回江都。”
“將軍打算何時撤退?”
張鉉負手站在窗前,注視南方良久,淡淡道:“至少等杜伏威到了江都郡後再說。”(未完待續。)
第444章 進退之間
次日上午,羅秉乾的軍隊已經殺到了山陽縣的淮河以北,數千士兵站在淮河邊向河中的船隻射箭,雖然沒有什麼效果,卻極盡挑釁,但張鉉下令,誰也不準反擊,他的大軍依舊屯守在山陽縣,沒有一點動靜,就像一頭伏在山岩上盯著獵物的猛虎。
隋軍的忍耐和賊軍的囂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儘管很多隋軍將士感到不解和不滿,但張鉉個人強大的威望壓制了所以人的牢騷,而且張鉉並不打算給將領們解釋清楚,有的時候保持一種**和橫蠻往往會更有威嚴。
如果我們把時間向前追溯十天,就會發現孟海公這樣做的真正用意。
十天前的淮南郡,一名送信騎兵從壽春縣南城門外飛馳而過,一直奔至縣城南面約五里的賊軍大營。
這裡已經集結了三萬五千軍隊,歷城縣的偷襲慘敗使杜伏威不敢再輕舉妄動,但他並不甘心,如果真有機會出現,他未必不會心動。
杜伏威同樣在關注孟海公的一舉一動,他原本和孟海公結盟,在孟海公被朝廷招安後,他們之間的結盟關係便處於破裂狀態。
但自從孟海公再次起兵,他們之間的舊交又有恢復的跡象。
“啟稟大王,彭城有急信送到!”
帳門口傳來親兵的稟報,正在沉思的杜伏威連忙道:“進來!”
片刻,一名報信兵快步走進大帳,單膝跪下行禮,“奉我家主公之令,特向大王送信。”
說完,他雙手將一隻卷軸高高舉起,親兵將信呈給了杜伏威。
“還有口信嗎?”
“回稟大王。沒用口信了。”
“帶他去休息吃飯。”
杜伏威擺擺手讓親兵帶送信兵退下去了,他在桌上攤開信,略略看了一遍,信中內容讓他有點不太相信。
‘張鉉已經屯兵淮河?’
杜伏威眉頭皺成一團,他當然明白孟海公所指,張鉉是要打算進軍中原。但可能嗎?或許只是防止孟海公南侵江都。
杜伏威又仔細看了一遍信,他在信的最後發現了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