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麗和宇文成都較量比武的事情,一時間,張鉉名聲大噪,成為這次英雄會將軍頭銜的有力爭奪者,有好事者甚至預測他將進入天下英雄榜前五。
雖然張鉉因和伍雲召比武一事而成功造勢。但另一方面,他在朝廷的封賞卻遲遲沒有訊息,傍晚時分,裴矩應天子宣召匆匆來到御書房外,等了片刻。一名宦官從房間裡走出,向裴矩笑道:“聖上在等著裴公,請進吧!”
裴矩整理一下袍服,快步走進了御書房,御書房內,相國蘇威、兵部尚書衛玄正在和天子楊廣說著什麼,裴矩連忙上前施禮,“老臣參見陛下!”
“裴愛卿平身!”
“謝陛下!”
裴矩站直了腰,楊廣對他道:“之所以把裴公請來,是有件事想徵求裴公的意見。”
“老臣不敢,陛下請說!”
楊廣拾起一份奏卷道:“這是監軍蕭懷靜送來的快報,他建議朕封張鉉為清河通守,裴公是否覺得合適?”
裴矩心中猛地一跳,聖上怎麼問自己,難道他知道自己和張鉉的關係了嗎?裴矩心中有點緊張起來,這時,旁邊蘇威笑道:“兵部的意見是覺得張鉉資歷不足,他不能獨當一面,想再觀察兩年,不知吏部態度如何?”
裴矩這才反應過來,自己是吏部尚書,張鉉升清河通守當然要徵詢吏部的意見,自己卻想多了,他心中不由暗暗感激蘇威的及時提醒。
裴矩便不慌不忙道:“陛下,蘇相國說得對,他雖然有一點統領力,或許打仗有經驗,但他資歷確實不足,在軍方的威望還不夠,若破格提拔他當清河通守,會讓很多大將不服,微臣也建議再觀察幾年。”
衛玄又笑道:“微臣還有個建議,不如把他調去關中,如果他能掃平關中的亂匪,說明他堪以大用,那時便可以順理成章地提升他,陛下覺得如何?”
裴矩心中暗暗一驚,張鉉可是他留下來接任裴仁基的,把他調走會打亂自己計劃,他呵呵一笑。
“衛尚書關心家鄉的心情可以理解,不過張鉉去青州不過數月,還是稍微留長一點好,否則就如同揠苗助長,他成不了大隋的樑柱,而且他還年輕,應該多給他一些挫折,讓他在挫折中成熟,這也是我反對升他為虎賁郎將的緣故。”
裴矩又向楊廣施一禮,“陛下,微臣建議五年內不要給他任何提升,不能讓他升得太快,那隻會讓他生出驕慢之心。”
楊廣也不贊成讓張鉉去關中,那隻會讓關隴貴族拉攏他,不過裴矩建議五年之內不給升遷,楊廣也不太贊成,這不符合常理。
他不想給張鉉破例升官,但也不想給他破例不升官,總而言之,他不想給張鉉任何特殊待遇。
想到這,楊廣緩緩道:“剿滅張金稱,他已被天下人矚目,如果立大功不賞,這讓天下人怎麼看朕?況且連宇文智及都能升為虎賁郎將,他立大功卻無賞,這隻會寒了前敵將士的心。”
三人一起施禮,“陛下聖明!”
楊廣取出封賞任命奏卷,直接在上面畫了硃批,遞給蘇威道:“兵部的方案朕不想採用,就用朕自己定的方案,擬旨吧!”
“微臣遵旨!”
楊廣又問衛玄,“英雄會籌辦得如何了?”
“回稟陛下,一切都在順利進行,目前已有四千餘名來自天下各郡的武者報名參加,湧現出很多俊才!”
“有亂匪願意接受朝廷招安嗎?”
這才是楊廣關心的問題,如果說剿匪是一種強硬手段,那麼招安就是一種柔性手段,而舉辦英雄會就是為了實施這種柔性手段創造條件,同時也能把天下英才聚集到朝廷身邊,以免被亂賊所用。
“有!”
衛弘慌忙道:“目前關中孫華、幷州敬盤陀、漢中李慕青、延安劉壽都願意接受朝廷招安,另外,隴西白海明和東海李子通也表示考慮投降朝廷,微臣還在和其他亂賊聯絡,現在只是剛開始,應該還會有人陸續前來投降。”
楊廣頓時有些不高興,“這些都是小毛賊,投降不投降又有什麼意義,朕是要翟讓、竇建德、杜伏威、盧明月這些大賊投降,如果這些大賊不降,英雄會不辦也罷。”
蘇威連忙勸說楊廣,“陛下,伯樂千金買馬骨,始得千里馬,天下亂匪所期望,無非是陛下的誠意,如果陛下能重封其一,翟讓、竇建德之流便可安心,小毛賊尚得重賞,何況是他們,必然會紛紛請降,天下安泰,不費一兵一卒就剿滅亂匪,何樂而不為?”
楊廣沉思片刻說:“相國說得也有道理,不過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