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戰鬥就非常困難。就涉及到太多的利益糾葛了——比如戰利品的分配,戰後美洲力量的平衡等等。
“大王,那您不如繼續當東華的國王,讓一位王子去墨西哥吧?”陳玉成猶豫一下,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這也是東華陸軍中知道胡安將要退位去墨西哥的所有高階軍官共同的想法。“這一戰打得不徹底。三十年內必然再戰,到時候東華軍還是要您來指揮的!”
朱胡安苦笑著搖搖頭。“如果我能讓邦羽或邦基去墨西哥的話,你以為我還會親自去當墨西哥王位繼承人嗎?”
陳玉成一愣,定定地看著朱胡安。朱胡安解釋道“墨西哥王國是公教圈子裡的國家,王位繼承法則和大明、東華是不一樣的。我是墨西哥女王的合法子嗣——這是教宗認可的,自然擁有繼承權。但是我的孩子對於公教來說,並非是合法婚生。這些事情在咱們看來都是小事,可是墨西哥的那些公教徒卻喜歡較真。”
朱胡安有五位妻子,根據《東華婚姻法》她們都是合法妻子,生下的孩子自然也是合法子嗣。但是信奉公教的1500萬墨西哥人不會如此看待。朱胡安也很難讓羅馬教宗再次宣佈自己的兒子都是合法婚生——因為拿破崙四世不會同意!
“在墨西哥人看來,王位的合法性來源於上帝和血統。”朱胡安繼續解釋道,“我是符合這兩個條件的第一人選,如果我放棄墨西哥王位繼承權的話……我的舅舅約瑟夫。波拿巴將會擁有繼承權,然後是他的兒子維克多。波拿巴。如果他們即位,在下一次戰爭中,墨西哥王國將可能成為東華的敵人!”
墨西哥國王總是要有人去當的,由朱胡安出任總比由他人擔當要有利。至少朱胡安能讓墨西哥在未來保持親東華的中立——現在的墨西哥已經不是二十多年前的那個弱國了。如果戰後墨西哥能夠順利分到佛羅里達州(用來交換墨西哥在出兵攻擊美利堅後將會分到的田納西和北卡羅來納),這個國家將擁有21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和1600多萬人口(其中白人有600萬),而且經濟發達,控制著聯絡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運河,還在源源不斷吸引著來自歐洲的移民。二十年、三十年後,墨西哥的國力將會更加強大。雖然無法和東華相比,但是參加過兩次北美戰爭的陳玉成知道,第三次北美戰爭還將是一場苦戰,哪怕能多一分助力也是好的,絕沒有把整個墨西哥往外推的道理。
陳玉成略作思忖,而後又問“大王,既然不能再動用墨西哥的力量,咱們只能和美國人議和了,芝加哥、底特律和克利夫蘭這樣的大城市是不是不打了?”
“當然不能再打了……三座城市沒有幾十萬傷亡拿不下來!咱們東華還有幾個幾十萬可以傷亡?”朱胡安先是點點頭,卻又嘆道,“只是咱們少死傷幾十萬,他們也能多出百萬人!現在少死些人,二三十年後還要加倍死傷!”
“只是不打,美國人肯把芝加哥、底特律和克利夫蘭讓給我們?”陳玉成又望了眼遠處高樓大廈林立的城市。芝加哥、底特律和克利夫蘭三城現在都在華軍半包圍之中。之所以是半包圍,是因為華軍在五大湖中沒有艦隊,只能聽任美利堅的海軍將物資從水路運入圍城。不過現在美國東部已經亂成一團,“第二次戰爭”全面打響,沒有多少餘力支援這三座圍城了。
“他們會讓出來的!”朱胡安笑了笑,“對美國來說,第二次戰爭才是最要緊的,他們必須推翻英國的統治,並且把魁北克、紐芬蘭等加拿大領土一併拿下。要不然……他們是絕沒有出路的,光是美國人在戰前和戰時欠下的鉅額債務就能把他們拖死!他們只有把包袱甩了,才能輕裝而進,二三十年後才有再戰的力量!”
美利堅帝國也好,不列顛——美利堅也罷,美英兩國始終沒有徹底融合,主要的原因除了美國人不願意放棄自己的國家之外,就是英國人不肯分擔美國的鉅額債務了。雖然阿爾伯特親王口口聲聲說美利堅是大英帝國的未來,但是當下淹沒在債務中的美國卻有可能把英國一起拖入一場大蕭條!所以賴掉欠歐洲(主要是英國)的債務,幾乎是美國人民的共識了。
而在失去了中部大平原和五大湖區大部之後,美利堅的生存空間被壓縮的太過厲害,想要繼續成為一個大國和華人對抗,奪取魁北克、紐芬蘭等英國屬地就勢在必行了。
所以在紐約起義取得勝利之後,美利堅革命委員會就秘密派代表到芝加哥,同東華方面聯絡,試探著提出求和。陳玉成則立即將美利堅革命委員會求和的訊息報告給了朱胡安。胡安就是為此從聖路易斯趕來芝加哥的,而且這也是應天朝廷的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