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事,咱們當貳臣的,總的選個勢力大的投靠吧?這太平天國攏共才幾個縣,也不好好經營,跟著他們連吃喝都成問題。這大明好歹有一個省了,投過去總歸是餓不死了!”
這向榮和餘純保的心態是有普遍性的,如果是在東江大戰和廣州被明軍攻取之後,這滿清的大部分漢官還看不清大勢,認為天下人心還在大清這邊,明逆反賊是成不了大事的話。那麼在郴州城前嶺大戰之後,沒有人再相信滿清能躲過這場劫難了。
因為這一回的局面,就好比是白蓮教和吳三桂一塊兒找大清朝的麻煩!就算大清朝有本事平了其中一個亂子,另一個也能借著這機會做大,最後就算不能滅了大清朝,也能據有半壁江山。
而太平天國看起來像是一個比較容易對付的亂子,比較他們只是一夥流寇,沒有根據地的。而大明怎麼瞧都至少能有個半壁江山的樣子……所以投靠大明是沒有多少風險,很可能還能得個復國功臣。
所以廣東地面上還在抵抗的滿清殘餘力量在城前嶺大戰後的兩個多月裡,要麼開門迎降,要麼負荊請罪,總之沒有人再敢抵抗王師了。至於原來閉門觀望計程車紳,也都紛紛剪了辮子換上明朝的衣冠出來活動。有些人還想要回被沒收的土地,即使遭到拒絕,也不敢有反抗的心思,而是讓子侄去準備明年初的科舉,只要能考上功名,做了大明朝的官,還怕沒有出頭的日子?
這天下大亂才開始呢!要是現在當了明朝的官,將來也是復國功臣。
至於想要參加明軍的青壯就更多了,廣東各地的明軍軍營門前,都是長長的隊伍,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