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真正去關心經濟、關心工商,當然還有關心民生和農業。
現在的官雖然都會說民生說重農,其實他們既不是真的關心,也不知道民生和農業的問題出在什麼地方。所以得讓他們開眼界,不僅要他們領略到工商之利,還要讓他們知道我中華的農業早就出問題了,早就患上頑疾了!”rs
第593章 阮朝也不軟
“若大南有此壯勇為國之臣,何愁法賊不滅,北寇不亡……”
阮福時由衷發出了感慨,自殺式炸彈船……這些日本武士當真是忠勇無雙啊!如果大南有幾十萬這樣的勇士,大明和法國還敢來嗎?
“皇上,我大南豈能無人?千載之前我大南就有徵聖王這樣的英雄,何況今日?”
阮福洪依說的徵聖王就是二徵姐妹,在越南人的史料當中她們是反抗中國統治的先驅,是民族英雄,因而被後人追封為徵聖王。
阮福時皺眉道“可是這樣的英雄在哪裡呢?現在雖然有不少士人組織民勇抵抗外敵,但終究比不上日本的武士那麼壯勇激烈啊!”
此時的越南在某種程度上跟大清相似。以儒學名教治國,官員基本上都是科舉考試出身的文士。國當然是愛的,不過用處卻不是太大。都是平時袖手談心性,臨難一死報君恩的忠臣。就算是要抵抗外敵,也不過是組織民勇去打仗,而不是親自拿刀去砍人——就是有個把能帶兵打仗的也是特例。如四柱大學士之一的阮知方,算是阮朝的名將,就曾經指揮軍隊征討過真臘。這回又輔佐嗣德帝親征,負責具體的指揮作戰。
除了組織正規軍堅守清化同杜文秀部作戰之外,阮知方還請嗣德帝下旨讓地方士紳組織民勇勤王,同來犯的明法兩軍血戰到底。這次明軍在越北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就和這些被組織起來的民勇有關。所以說這些儒生士大夫也不能說一點用沒有,但是抵抗的效果總還是不如親自拔刀砍人的日本武士。
阮福洪依壓低聲音道“香港的《清流報》上還說……如今的大明皇帝已將國力使用到了極限,收重稅、開東北、興大工、修鐵道、連年用兵征伐四方,國內早就有了民怨,之所以沒有爆發出來就是因為朱皇帝乃是開國奠基的一代雄主,如果他不在了,大明的天下必然紛亂如麻。”
阮福時一愣“朱皇帝不在了……瑞太王,你的意思是要朕學太子丹去找個荊軻來?”
阮福洪依微微笑道“皇上。朱皇帝身邊有錦衣親軍護衛,要靠勇士刺殺恐怕不能成功……”
阮福時怒道“既然如此,你說這些有什麼用?”
阮福洪依低聲道“皇上,微臣還打聽到朱濟世為人喜歡弄險。常常會親臨前線指揮大軍作戰,有幾次還將自己置於了險地。臣離開香港時聽到傳聞,說朱濟世已經親來廣東,如果皇上答應割讓北圻之土,再約他到南定會盟,朱濟世必然會上當!”
阮福時搖頭“朱濟世身邊必然有精銳扈從……”
阮福洪依道“朱濟世能帶多少扈從?頂多就是一兩萬之數,我大南的精兵民勇何止數十萬!”
阮福時沉吟片刻,決然道“機會不容錯過,大南存亡就在此戰,朕去和阮知方商量一下。看看能動員出多少壯勇之丁,朕和明人拼了!”
他對阮福洪依道“這次不能再讓你出使了,你舉薦一人代你出使吧。”
……
就在大南君臣準備拼命的時候,朱皇帝已經抵達了廣州。他現在是一個皇帝拆成三個用。南來廣州一是為了讓幾百個土鱉縣令開開眼界,然後再接茬開大會幫他們洗腦;第二就是為了侵略越南。本來以為可以輕輕鬆鬆捏爆掉的軟柿子居然並不太軟!
因為杜文秀打的一場不大不小的敗仗,朱皇帝已經沒有心思帶著幾百縣太爺遊覽參觀,就把他們丟給新任廣東巡撫陸思元去招待。自己在廣州內城的越秀宮,也就是原來的明王宮召見剛剛從越南趕來的張嘉祥和馬新貽。
大殿之內,馬新貽對御座上朱濟世道“河內是越南古都,周圍一馬平川的平原,官道兩側皆是田埂村莊。稻穀一年三熟,少有水旱之憂。越人之食糧,阮朝之財賦,全賴珥河兩岸,此乃越南國之命脈,斷無割讓他國之可能。”
張嘉祥拱手道“現在越人已經彙集大軍與清化。根據錦衣衛細作報告。阮朝皇帝阮福時也在清化,清化城周圍有越人京兵、奇兵五十餘營,約有七萬五千大軍,另有不少民勇正從南方趕來,看來阮福時已經決心在清化、河內之間與我決戰了。”
朱濟世點頭“阮福時若真想集中兵力與我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