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用想,他說真話都不見得有人相信。
真是頭大呀,雖然當初將那東西拿出來的時候,他就已經預料到今天的場面,但真的遇上之後,又讓他覺得棘手不已。
唯一讓他覺得慶幸的是,一開始的時候,他就跟陛下講了這件事。
但如何自證清白,也是一個難題。
太極殿中將近百人的目光投在舒鴻煊身上,如芒在背,舒鴻煊深深的呼了一口氣。
“梁大人說的極是,這種神兵利器,理應由朝廷掌管。”
舒鴻煊先是開口肯定了梁大人的話,話鋒一轉,他面帶遺憾的道:“可惜的是,我手中只有那麼些利器,已經全部消耗在邊城之戰中了。”
大殿中響起了細小的嘈雜聲,不少人看著舒鴻煊的目光帶著古怪。
除了幾個被承德帝宣召進宮商談番邦之事的人知道舒鴻煊說的是實話之外,其餘人都不信。
若是將自己處在舒鴻煊這個位置,真的會心甘情願將這種神兵利器交給朝廷嗎?
不管交還是不交,都會成為帝皇心中一塊心病。
有些人為舒鴻煊著急,以為他不想將這種神物交出來,有些人帶著看好戲的心情看舒鴻煊這一齣戲要怎麼唱,還有些人心中既暗爽又冷笑,上交也好,說自己手裡沒有這東西也罷,反正都是坑,怎樣都要跳,最好是跳下去就起不來了,萬丈深淵跌個粉身碎骨才好。
“舒舍人,聽說在邊城一戰中,賢親王殿下一共是拿出了四十六個這樣的東西,其中試驗用了一個,在偷襲突厥營地的時候,用了五個,也就是說,這樣的東西還有四十個,你如今卻說沒有,舒舍人,可不要辜負了陛下對你的信任和厚愛呀!”
梁大人意有所指,目光中帶著痛心看著舒鴻煊,好似舒鴻煊做了什麼天怒人怨的事,就差痛心疾首的捶胸頓足了。
這話沒有咄咄逼人,卻猶如最鋒利的利劍,直刺而來。
一時之間,舒鴻煊被逼上了梁山。
第692章 我可擔不起
邊城那場以弱敵強,以三千屠戮五萬之事,根本瞞不過人。
這麼大的戰功,當然要大肆宣揚,好揚大夏國威,讓百姓們更加心向朝廷。
這其中如何大敗突厥的原因,不少人都知道天雷從天而降,神明懲罰蠻夷,佑我大夏子民的傳聞。
在太極殿中的眾人,自然是知道這些傳聞是讓百姓心有敬畏的,他們這些人可不會信什麼神罰蠻夷。
周廷昱拿出那些箱子的事,瞞不住人,用五個陶罐偷襲突厥瞞不過人,但有一點絕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泊木在其中的作用。
整個邊城虎賁軍中,除了周廷昱之外,就是寧國公知道了,及至後來班師回朝,朝廷中還知道的就只有太子和承德帝了。
為什麼舒鴻煊一說自己手上的陶罐是從番邦手上買到的,承德帝只是派人查這事,就相信了呢?
因為周廷昱和寧國公都分別寫了密摺回來,其中寧國公是詳細說了一個陶罐的威力,周廷昱則說了泊木在其中的作用。
承德帝按照寧國公說的算了算,區區五個陶罐是不可能讓五萬人被屠戮一空的,泊木的毒在其中起了大作用,可以說陶罐只是一個讓泊木毒藥遠距離投放的渠道而已。
泊木在其中建立的功勞不能明說,承德帝已經私下賜了一面免死金牌給他,記錄在案,就算日後泊木將這枚金牌用出來,也是經過認可的。
但其他人並不知道這件事,這就讓在明面上的神兵利器成為了最為惹眼的靶子,而一開始拿出這個利器的舒鴻煊,更是靶子中的靶心,很多人想要一箭中靶心。
比如眼前對上舒鴻煊的梁大人就很明顯不信,還抬出了承德帝做大旗,讓舒鴻煊忌憚不安。
舒鴻煊嘆了一口氣,“梁大人,以我之名譽發誓,我手中再也沒有第二個這樣的陶罐了。至於你說的那四十個陶罐,並不是真的,只是用來誘敵而已。”
其時人的名譽可是很珍貴的,特別是文人,更不會想自己的名聲有一絲一毫的汙點,更不用說按照舒鴻煊曾經做出來的事,青史留名也是妥妥的,一個能青史留名的人,更不會想著讓自己的名聲有損。
有些相信舒鴻煊品行的朝臣們立時就信了他的話,但有些看好戲的不盡然,在某些人心中,誓言這種事,只看需不需要,一旦不需要,當個屁放出來就好。
而追著舒鴻煊不放的人,更是嗤之以鼻。
如果每個人都用誓言來自證清白,當刑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