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部分(3 / 4)

全依靠培養料中的營養物質來生長發育。蘑菇可以利用的碳源有葡萄糖、蔗糖、麥芽糖,澱粉、維生素、半纖維素及木質素等,必須依靠其他微生物以及蘑菇菌菌絲分泌的酶將它們分解為簡單的碳水化合物後,才能吸收利用。蘑菇可以利用的氮源有尿素、銨鹽、蛋白腖、氨基酸等,蘑菇生長還需要一定的磷、鉀、鈣等礦質元素及鐵、鉬等微量元素。因此,配製培養基時,除了用糞草等主要原料外,還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尿素、硫酸銨、過磷酸鈣等化肥以及石膏、石灰,以滿足蘑菇生長發育的需要。

2、溫度:菌絲生長的溫度在5—33℃之間,其最適溫度為23—25℃,低於5℃生長緩慢,高於25℃菌絲生長雖快,但纖細無力,容易衰老,超過32℃菌絲易衰或發黃、倒狀,以至於停止生長。

子實體在7—22℃均可形成,以15—18℃為最適宜,在此溫度範圍內,出菇期僅維持3個月左右。在13—18℃範圍內,出菇期可維持6個月。在較低溫度下所形成的子實體潔白、粗壯、菇形園整、肉厚、產量高。在子實體形成期間,尤其是從幼蕾到幼菇階段,溫度只能維持原溫,不可使之回升,否則會造成大批薄皮硬開傘菇或大量菇蕾萎縮死亡。因為菌絲實質上象相互連通的“管子”,在較低溫時菌絲相互扭結,形成菇蕾,養分藉助菌絲細胞中原生質的流動集中運往菇蕾供生長發育,若溫度回升,尤其是較高溫度時間偏長,菌絲又把菇蕾中的養分輸送給周圍的菌絲,供菌絲蔓延生長,結果使大批幼菌蕾死亡。孢子散發的溫度以18—20℃為最好,若超過27℃,就是相當成熟的子實體,也不會發出孢子。孢子萌發的溫度以24—26℃為最佳,過高或過低都會延長萌發時間或不萌發。

3、水分和溼度:蘑菇在生長期間需要的水分來源於培養料覆土和栽培場所的空氣相對溼度。在蘑菇菌絲生長階段,要求培養料的含水量在60—65%。低於50%菌絲生長緩慢,絨毛菌絲多而纖細,不易形成子實體;高於70%培養料內氧氣含量減少,蘑菇菌絲體生長同樣會受到影響。覆土層的溼度應保持在18—20%左右,過幹會影響菌絲體和幼菇發育,並使蘑菇品質下降。出菇期間,空氣相對溼度應控制在85—90%之間。若超過95%,菌蓋上會長期留存水滴,容易發生各種細菌性病斑;若低於70%會使菌蓋表面變硬,甚至發生龜裂,易空心;若低於50%,小菇蕾會枯萎死亡,停止出菇。

4、空氣:蘑菇屬好氣性真菌,無論是菌絲生長階段還是子實體發生期間,都需要充足的新鮮空氣。在發菌階段CO2濃度應控制在0。034—0。1%內。出菇階段若超過0。1%,則菌蓋小,菌柄細長,極易開傘;若CO2濃度高於0。5%,就會抑制子實體分化,停止出菇,同時培養料內的絨毛菌絲生長旺盛,長到覆土的表面。因此,應及時通風換氣,供以充足的新鮮空氣。

5、光照:蘑菇生長不需要光線,整個過程可在完全黑暗條件下進行。在黑暗環境下長出的子實體顏色潔白、朵形圓整、質量較好。但子實體生成時,最好能有散射光的刺激,此時,菇房光線也不宜過亮,如光線過亮菇體表面易乾燥變黃,品質下降。

6、酸鹼度(PH值):蘑菇菌絲在PH值5。8—8。0之間均可生長,最適宜的PH值是7左右。由於菌絲體在生長過程中會產生碳酸和草酸,這些有機酸積累在培養料和覆土層裡會使菌絲生活的環境逐漸變酸,PH值下降。因此,在播種時,培養料的PH值應調節至7。8—8。0之間;土粒的PH值調至8。0左右,這樣既有利於菌絲生長,又能抑制黴菌的發生。

二、要點

流程:備料→預溼→建堆→翻堆→作床→進棚→播種→發菌管理→覆土→出菇管理→採收

(一)培養料的配方及對各種料的要求(按240m2計算)

1、配方:稻草2900kg、幹牛糞2900kg、尿素40kg、碳酸氫銨25kg,過磷酸鈣75kg、石灰100kg、餅肥100kg。總計6050kg,每m233。6kg。

2、培養料的準備:(1)稻草要選擇鮮黃無黴變,曬乾。凡是黴爛被雨淋過的稻草均不能用。

(2)牛糞的純度要求在80%以上。如含土多,要適當增加牛糞的用量。邊收集、邊曬乾,粉碎後備用,防止黴變和雨淋。牛糞粉碎後糞團直徑不超過1cm,牛糞最少也不能少於500kg。

(3)糞草的比例一般為4:6或5:5,糞少草多時應加餅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