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地面支援。
雖然這無法杜絕游擊隊的襲擊行動,但是能夠最大限度的確保運輸車隊的安全。
必須承認,這是一種較為有效的防禦戰術。問題是,該戰術需要耗費大量兵力,僅僅守衛這些主要交通線就需要大約二十個師團的日軍。如果算上守衛城市、軍營、倉庫等等重要設施的話,僅僅部署在後方的日軍就多達四十個師團,總兵力超過六十萬,相當於日軍侵華部隊的六成。
只不過,守衛後勤補給線本來就是日軍的主要任務。
與日軍相比,美軍的準備工作主要集中在兵力調動上。
打到這個時候,美軍在東北戰場上的作戰部隊已經超過二十個師,只不過仍然只有四個主力師,其餘的全是國民警衛隊師,總兵力大約二十五萬。
毫無疑問,這點兵力不足以讓美軍打下北京。
''
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舉增兵
客觀的講,在僅僅動用四個主力師的情況下,就打下了整個東北地區,美軍在東北戰場上的表現並不差,遠遠超過了東南戰場。
當然,這也證明,協助美軍作戰的日軍要比臺軍出色得多。
問題是,美軍在東北戰場上取得的重大勝利,全都建立在友軍慘重傷亡的代價之上。如果從聯軍的角度出發,東北戰場上的情況就沒有這麼樂觀了。
彰武會戰之後,就有日本議員提出,美國在東北戰場上“不給力”是導致日軍慘重傷亡的主要原因。雖然連日本當局都不認同這一觀點,但是實事求是的講,這位膽大包天的日本議員說得並不假。
如果美軍能夠多投入幾個主力師,東北戰場上的情況肯定會更加樂觀。
別的不說,就連帕特里奇也一直認為,應該向東北戰場增派主力部隊,而不僅僅是增派國民警衛隊。
阜新會戰打響前,帕特里奇就提出了這一要求。
可惜的是,美國當局一直不同意向東北戰場增派主力部隊,因為在美日聯軍打到朝陽之前,美國當局都將東南當成主戰場,以攻佔南京為主要目的。要知道,在阜新會戰之前,美軍已經到達南京郊縣,到南京主城區不到一百公里。在美國的政治家眼裡,只要美臺聯軍再努一把力,就能打下南京。
誰知道,幾個月下來,美臺聯軍在南京方向上的進攻毫無進展。
直到突出部戰役結束,美日聯軍順利佔領了關外地區,將戰線推進到山海關與赤峰,距離北京只有一步之遙的時候,美國當局才認識到,打下北京更加重要,而且只要向東北戰場增兵,就有可能打下北京。
也直到這個時候,向東北戰場增派主力部隊的事情才提上了日程安排。
可惜的是,汕頭登陸戰打亂了帕特里奇的部署。
隨著開闢了南方戰場,美軍的戰線拉得更加開闊。雖然汕頭登陸戰在受到突出部戰役影響之後,並沒取得預料中的成果,但是美軍兵力過於分散的問題已經暴露了出來,而對於美軍來說,穩住各條戰線比在東北戰場上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更加重要。
緊接著,第二次南京會戰打響了。
雖然這場由政治主導的戰役並沒取得實質性的成果,但是卻拖住了十多個美軍師,讓帕特里奇向東北戰場增派主力部隊的事情成了泡影。
直到二零一四年二月底,隨著美臺聯軍放棄了進攻南京的想法,帕特里奇才有機會再次提出從東南戰場抽調幾個主力師,加強東北戰場的提議。
這次,帕特里奇把話說得很乾脆,即在得到增強之後,美日聯軍有往在二零一四年夏季到來之前打下北京。為了引起美國當局的注意,並且得到支援,帕特里奇還提出,如果不能及時向東北戰場增派主力部隊,攻佔北京的行動必然受到影響,甚至難以在二零一四年內取得突破。
果真如此的話,美軍將多付出數萬名官兵陣亡的慘重代價。
受此影響,三月初,美國當局答應了帕特里奇的要求,即從東南戰場上抽調四個主力師加強東北戰場。
這四個師就是第一裝甲師、第三機步師、第十山地師與第一零一空中突擊師。
接下來,就是將這四個師派往東北戰場。
最先轉移的就是第一零一空中突擊師。當時美軍的兩棲艦隊已經回到東海,在杭州灣東部海域活動,利用部署在兩棲攻擊艦上的垂直起降戰鬥機為地面部隊提供支援,而其他戰艦則負責運送主戰裝備。依靠兩棲艦隊的支援,第一零一空中突擊師依靠直升機,直接飛往韓國的濟州島,經兩次轉場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