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成熟度”的角度入手,特別詳細地解釋了樓主的疑問,柳敬亭也看得受益匪淺。
帖子中說到,幾乎每一個作者的處女作的主角都會有將近六層及以上的經歷和性格與自己相似,所以判定一個作者的天賦和才華,從他的第一部作品入手會有比較直觀的認識。
柳敬亭回憶了一下,當初讀高中的時候,他試著寫過一個校園故事,裡面的主角幾乎就是自己的翻版。
帖子後面繼續解釋道:“作者成長的過程就是他隔離自己和自己小說主人公的過程,這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階段,有些作者終其一生也沒有跨出這一步。”
柳敬亭腦子裡立即跳出一些作家,仔細想了想,似有所悟。
“當然,這一步並不是決定作家成就的唯一標尺,作家們在生活的過程中,眼界和經歷都在增加,即便他的作品一生都在為自己的做傳,也未必就不能寫出驚世之作。”
柳敬亭不禁想到曹雪芹。
“小說和文章中混入了作者的日常習性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從《龍虎》到《七劍》,不難看出古庸生先生必然是一個飽讀詩書,文人氣質濃厚的作者,凌未風和劉鬱芳之所以一直不相認,自然是由二人的性格決定,而他們的性格自然又是作者本人性格的一種投射。”
看到這裡,柳敬亭頗為讚許地點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