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知道具體原因,但是私下聊天,都猜測可能是電視臺檔期調整的原因。
不過,既然導演柳敬亭和和出品人宮承品都那麼不辭辛苦,大家也沒什麼怨言,畢竟隨著劇集的播出,電視劇人氣和名氣的日益增長,“為《西遊記》工作”水漲船高地成為一件值得到處炫耀的事情。
換景,拍攝,後期製作,播放,這種迴圈已經成為柳敬亭的一種慣性生活模式,《匠錄》十月刊刊登的徐晴的《片場日記》有一段話提到“柳敬亭的鬍鬚”,讓所有編輯都驚愕不已,而文章的結尾寫到“他時刻把自己擰成一根繃緊的發條,隨時可以高速運轉,那陣勢好像,在圓滿完成這項工作之後,需要跟大家告別好長一段時間一樣。”(未完待續。。)
第三百四十二章 諾貝爾文學獎風波
對廣大網民來說,網路時代的一個好處是資訊的日益透明化,隨著人們獲取資訊渠道的不斷拓展,資訊資源掌握的不平衡得到微小程度的改善,不論是娛樂圈、科技林、商業群、教育壇還是政治界,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自己最常玩耍的那個網路世界,或者是微型部落格,或者是社交網路或者是聊天群。
一般來說,那些在人群中最能侃侃而談的焦點人物,百分之七十以上是骨灰級網蟲,他們逛各種論壇,看各種觀點,即便是同一條新聞,也能解讀出若干種意思,表現在現實世界的交談中,就是博學、就是。
當然,由此造成的問題也顯而易見,最顯著的一個現象就是觀點的抄襲,面的某個公共事件,大家第一反應不是自己應該怎麼判斷,而是立即去網上看別人怎麼說,接著就進入複製貼上模式,把在網上看到的評論當做自己的觀點進行兜售;
第二個就是造成了一部分人的自以為是和自作聰明,以為自己接觸到的網路世界就是真正的世界,以為自己已然洞悉了所有網路上的伎倆和把戲,與人交談的時候,總是一副世外高人的模樣,常常以“你們知道什麼”做開頭第一句話;
第三個負面現象是造成人心浮躁,具體表現在所有人都在感嘆“人心浮躁”。
儘管如此,網路終究讓大家對這個世界瞭解得更深刻。讓追星和監督都變得相對容易,有時候甚至連偶像今天吃什麼、去了哪裡都能關注到。
對古庸生的讀者來說,古庸生在拍攝《西遊記》早就不是什麼秘聞。許多讀者還根據劇組某些人透露出來的資訊推測柳敬亭此時此刻的方位,組團去探班。
直到《匠錄》宣佈開始連載麗陽的全新專欄——《導演日記》的時候,關於柳敬亭日常的官方版本終於正式出爐。
至少現在所有人都知道,目前《匠錄》裡只有麗陽在跟著柳敬亭東奔西走,也就是說,只有她給出的資訊才最可靠。
惟其如此,當大家看到那句“跟大家告別好長一段時間一樣”才會覺得驚慌失措。柳敬亭隱退的訊息再次被提起。
“麗陽作為目前跟古大最近的人,說出來的話絕對不是表面上那麼簡單,我認為。那是古大對大家的一個試探或者說是給我們一個心理準備。”
“早就覺得奇怪,為什麼會一下發那麼多書,越來越感覺傳聞可能就是真的,不安中……”
“如果古大真的隱退。以後還有什麼書可以看。新出的五本書我已經全部買了,但是現在還是不捨得看。”
“我說他怎麼敢突然那麼高調地向藍圖斯發出挑戰,原來是準備順杆子下,不愧是足智多謀的柳敬亭。”
“整天寫那些無營養的東西,荼毒青少年,早該退了。”
……
正當網上猜疑不定,嘲諷、擔憂混雜的時候,另外一個訊息讓古庸生陷入更為不利的境地。
10月9日晚上七點半。瑞典皇家科學院正式宣佈,來自德國的女作家c赫斯塔最終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她以冰冷和直率的筆鋒,敏銳和悲憫的情懷,對底層人物的命運進行了最徹底的呈現”。
赫斯塔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這個訊息傳到中國,立即引起巨大反響,因為常年的掛空和“熱門入圍”使得諾獎在中國所受關注度逐年下降,但是經過前段時間古庸生擺出的那場賭約,讓諾貝爾獎特別是文學獎再次獲得高度關注,結果萬萬沒料到,得獎者竟然是古庸生的另外一個大對頭。
至此,跟赫斯塔比諾獎變得跟藍圖斯比銷量、改編一樣艱難。
對此,國內的反應一如既往的多極分化,古庸生的讀者自然是由擔憂陷入進一步的擔憂,古庸生的對手們則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