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江容不太愛去找明心玩了。
明心在這裡這幾年很少有機會講高深點的經。這裡的鄉民都心思簡單,所受的教育程度不高,明心也就是去給死者做做佛事,無外乎念些免罪、解冤、洗業之類的經。再就是給剛生下來的娃娃們祈福。那些學子有的請教些經意理學,估計還程度深些。再不讓他講講經,估計都要忘記了。
江容回頭就去同明心這樣說了。
第90章 鄉間生活
江容懷疑自己會把經書忘記一事,明心很輕鬆的說,“我就算再過三十年不講經,也不會淡忘的。這些經書早已全都烙在我的血裡了。正好快到準提菩薩聖誕,我要安排講經祈福,你讓周圍的農人都來聽。這十來天你就不要喊人做事了。”
明心又說,“我決定以後每年三四月時開法會講經。講經時你就不要喊人來做田裡的事,讓他們來聽經吧。”
江容擔心的問,“這個廟這麼大,只有你一個和尚,你不要再招些和尚麼?”廟裡僱了幾個老人做些清潔灑掃之類的,但和尚只有明心一枚。江容還是很佩服明心的,江容有一次在廟裡吃飯,簡直是無法下嚥,明心是頓頓吃那個的啊。
明心無奈的說,“要真心向佛的才收,並且也得聽三壇大戒傳戒大會的講經,透過才行。這些你不懂。不過你也不用懂,該懂的時候自然就懂了。”
江容確實不懂,說“你說得我都糊塗了,不就是問你為什麼不增加點人手,難道你百年之後,這個廟空下來麼?”
明心笑道,“佛渡有緣人,這點你不用擔心。你還是快快樂樂的去玩吧。”
明心自信經過幾年的經營與努力,周圍的信眾已經有很多了,已經完全不擔心講經會沒有人來聽了。雖然這些信眾信的是自己,並非是佛法。明心一直是幫助周圍的農人,周圍的農人簡直當明心做菩薩一樣看待,明心在此處地位崇高。
專來往京城的小車馬行是明心協助下開的,解決了幾個稍上了年紀的車把式的飯碗問題,這條道不遠,安全,跑著輕鬆,並且旱澇保收。
這讓許多不愛種地的年輕人有信心跟著高十九趕車行商,反正老了也有飯碗,沒有後顧之憂,不用擔心上了年紀不能趕車後陷入不會種地沒有收入的尷尬處境。
周圍的農人都方便許多,地裡的雜糧,以前只能餵豬的,現在全能變成錢,雖然江容的酒坊消化了不少雜糧,但最初時江容沒有開酒坊,並且江容的酒坊不可能完全消化掉。還是拖了很多上京城賣掉的。
自廟建起來以後,在廟裡唸書的學子很多,周圍農人的孩子全是在這裡啟蒙,現在十來歲的孩子們全都粗粗識字,也都能算賬,比其父母還要口齒清楚靈活。
明心教周圍的農人子弟算賬,也讓農人們精神狀態方面改善不少,最少交多少徭役稅賦算得清清楚楚,沒有因為不懂這些心頭天天壓塊大石,以為自己被黑了心裡不舒服,大家都按規矩上交。保正也覺得省事許多,不用費口舌同人再講多少。
廟裡還時時施藥,有些父母有事也會把小孩子寄放在廟裡,給上小孩子的食用錢就成。
於是鄉鄰若是有爭執了,直接去找保正與廟裡調解。周圍都不再有遊手好閒的混混,大家都改邪歸正了,要麼去種地,要麼去油坊做事,要麼去酒坊做事,要麼去高十九的車馬行。
江容收果子與雜糧釀酒,於是大家都去種果樹賣果子,在果樹下套種,種草種菜養雞養豬,等長成了就賣給江容的燒臘坊加工,基本上每家都有人在江容的作坊做小管事,從左手到右手總得避嫌,於是交易都是在廟旁邊自發形成的一個小市場進行的,感覺在那裡交易就理直氣壯心安理得。有時農人忙,就會寄存在廟裡,江容的作坊收購後明心轉交錢過去。
廟建立起來不過五年,但是這個廟已經成了方圓數十里的活動中心了。
既然明心不需要自己幫手,那就高高興興的去玩吧。江容帶著格圖肯踏馬看花,周圍的每個角落都走遍了。夷棄廟,孤竹廟也都一起去看過了,周圍的山也去爬過了。
後來感覺沒地方去了,江容就帶格圖肯去榨油坊去玩。
在油坊看到巨大的石磨時格圖肯都驚呆了,然後很為自己的失態感到不好意思。
江容不以為然的說沒啥,頭次看到的人都會發呆的。
目前米鋪賣油的生意還是不錯的,加上在春節最冷的一兩個月有停工,於是油坊全力運作著。格圖肯每個工序都仔細的問,油坊的工人都有些不耐煩了。
江容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