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部分(3 / 4)

小說:風花醉 作者:紅色風帆

上,大宋提前一年伐遼,此次興兵可謂是大兵壓境,足有兩路大軍加起來足有二十四萬有餘。四月初三,檢校太尉、兩河宣撫使、右路統帥童貫到達高陽關,童貫領兵多年,卻犯了個重要的錯誤,他還沒整頓諸軍兵馬,竟然先跑到霸州一帶視察了一下,名曰考察民情,看看遼國漢民是否一心歸宋。童貫之所以如此做,也實屬無奈,誰讓他之前曾上書趙佶發榜文了呢?

其實四月初三末時,各處就已經張貼了榜文,榜文內容洋洋灑灑,大概為此,“幽燕一方本為吾境,一旦陷沒幾二百年。 比(同彼)者漢蕃離心,內外變亂,舊主未滅,新君纂攘。 哀此良民重罹塗炭,當司遵奉睿旨;統率重兵;巳次近邊。奉辭問罪,務在救民,不專殺戮,爾等各宜奮身早圖歸計。 有官者復還舊次、有田者復業如初。若能身率豪傑別立功效,即當優與官職,厚賜金帛;如能以一州一縣來歸者、即以其州縣任之;如有豪傑以燕京來獻,不拘軍兵百姓,雖未命官便與節度使、給錢十萬貫、大宅一區。 惟在勉力,同心背虜,歸漢永保安榮之樂,契丹諸蕃歸順亦與漢人一等。已戒將士不得殺戮一夫,儻或昏迷不恭,當議別有措置。應契丹自來一切橫斂悉皆除去。雖大兵入界,凡所須糧草及車牛腳價並不令燕人出備,仍免二年稅賦。

一通榜文,數百字,其實大概意思就是說幽燕舊民大都心向大宋,只需天朝兵馬一到,一說收復故土,不需動用一兵一卒,當年漢家子民定會紛紛南逃,重歸大宋懷抱。童貫想得很美,可到了霸州附近一查探,他整顆心就沉到了谷底。

歷經兩百餘年,遼人心慕漢家文明,長久時間,大多遼人也放馬南山,失了野性,適應了農耕文明,再加上遼國的安民之策,實際上遼人和漢人早已沒了太大區別。尤其是兩國邊境上,遼國百姓比大宋百姓過得還好,有地種,有飯吃,生活美滿,相反南邊大宋子民還鬧亂子呢,就一個大盜田虎就搞得民不聊生的,就這種情況下,大遼的漢家子孫哪還會想著迴歸故土?老百姓,求的是什麼,無非是簡簡單單的生活,至於什麼國家大義,他們不懂。所以說現在童貫所謂的榜文之說,簡直是異想天開,猶如做夢。

自打同霸州回來,童貫也老實了,這下他也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要打下幽燕之地,想靠故國百姓幫忙是沒戲了,是肯定要比誰更能打了,此時他才想到整頓各路兵馬,可這一整頓,又出了事。

時至宣和三年,河北道除了大名府還算好外,其他各處簡直是民怨沸騰,尤其是滄州和深州一帶,大盜田虎領著一竿子獵戶佔山為王,搞得各處烏煙瘴氣,朝廷大軍北伐,想的不僅僅是如何打遼人,還得想想怎麼安民。你要不安民,老百姓在後邊鬧騰,你前邊怎麼打仗?後方不穩,仗必敗,掌兵近二十年,童貫這個道理還是知道的。

安民需要糧食,佔用軍糧肯定不行的,那糧食從何處來,只能找官家要。(未完待續。。)

第334章 官家的豬腦子

大宋攻遼伊始,就碰到了莫大的難題,其艱難情況比之曾經歷史上的伐遼還要艱難。童貫正準備上書找官家要糧的,沒想到官家的旨意倒先到了,官家趙佶顯然相信了童貫皇榜所言,著令邊軍不可殺害遼國漢家百姓,最好是能不戰而屈人之兵,依強大的威勢,招遼國百姓來降。若北國遼兵放棄抵抗,不可傷害,此戰當以仁義為先,不可先動刀兵,要盡力節制駐軍,等待北地軍民以服王化。

徽宗趙佶這個命令,可當真讓童貫有苦說不出了,當初皇榜摺子是他遞上去的,徽宗這個命令完全是依著他童貫的摺子想的轍,現在諭令下達,難道再上道摺子,告訴官家之前所言全都是假的?若是那樣做了,他童貫在官家眼中成什麼東西了?否定自己的事童貫是做不出來的,無奈之下,只能召集諸將把趙佶的命令下發下去,此令一出,從种師道開始,所有將領全都泛起了糊塗。官家腦袋被驢踢了麼?十幾萬大軍北上伐遼,又不讓主動挑釁,和平招降,那還伐遼做什麼?遼人大都兇惡,無視大宋兵卒,又豈會主動投降?連主動挑釁都不讓,那更別提主動進攻了,不讓進攻,放著十幾萬大軍在高陽一帶空耗糧草麼?

沒人搞得懂趙佶這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甚至很多人都覺得官家辦了件蠢事,可是這話誰也不敢說,也只有都統制种師道提出了自己的見解,“童樞密,若遇遼人挑釁襲擊如何?若有百姓來降。遼兵擊殺又該如何?”

一連幾個如何。當真問的童貫啞口無言。領兵多年,童貫帶兵打仗的能力並不差,行軍打仗,不讓挑釁,當兵之人,大都是血氣方剛的漢子,如此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