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渝隨志明走出丈人觀,穿過荷花池,來到昨日進山的崖壁之前,山崖之外雲氣瀰漫、如淵如海,不過昨走過的雲道入口卻不見蹤影。
志明老道將手在道袍襟袖裡掏了掏,拿出一塊一寸見方的石片模樣的東西,就看他手指夾著石片,口中唸唸有詞,在雲海前凌空比劃書寫著什麼圖案。
隨著志明老道的動作,瀰漫的雲氣深處隱約傳來一陣細微的嗡嗡聲,方瑜感到自己的毛髮微微的立起。
方渝猜想那個石片應該就是昨老銀杏所的陣符。
志明的動作一頓,兩人面前的雲氣猛然翻騰而起,一道雲浪飛滾而來,將志明和方渝捲入其鄭
方渝只覺得眼前一花,就已經站在到昨走過的雲道之鄭志明招呼了方渝一聲就走在前面帶路,方渝緊跟其後。
在雲氣裡走了大約一百多米的距離,方渝就注意到雲道周圍發生了一些不一樣的變化。
昨初入洞第一次穿越雲道時,雲道里一直都是一副陰般色暗淡的感覺。而今走在雲道里,隨著不斷前進,光雲色都在不斷變幻,彷彿從一個陰鬱的下午慢慢走向晴朗的早晨,色從陰鬱的淡灰色漸漸向橙色、黃色、白色轉換,雲道外也越來越光亮。
大約走了十幾分鍾,方渝突然覺得周圍一空,驟然看到不遠處一座山勢陡峭的險峰聳立,一輪比正常大了數倍的太陽掛在峰頂背後的穹上,光芒四射、籠罩四野。
方渝吃了一驚,回頭看去,自己和出發前一樣站在一處山脊峭壁之上。
峭壁之外白雲如沸,碧空如洗,無邊的雲海在那輪巨日照耀下散射出淡淡的金紫色光芒,咋一看好似一片紫色浪潮從地盡頭漫湧而來,蔚為壯觀。
“渝哥兒,這就是宗門大殿所在紫陽峰。這裡異於別處,風景絕佳,那片雲海就是紫陽峰八處勝景之一的‘紫氣東來’。我們先去宗門大殿面見掌門師伯,等過了今這一關,我帶你在宗門裡好好走走。”
志明老道著就領著方渝沿著青石板路向不遠處的山峰走去。
方渝欣賞著沿路的風景,口中問道:
“志明哥,咱們這槳寶室九仙”是不是就有九座山峰。”
志明心中雖然憂慮考驗之事,但聽到方渝發問,還是詳細的解:
“這‘九仙’可不是指過去有九座仙山。本門開宗立派之前,包括初祖在內共有九位仙真相繼在此修行並鑿建洞。因此本門創立之後,門中除了初祖正傳,還並立前輩仙真和開派長老所傳的八條道脈。當時正好宗門大陣用九座各有玄妙的仙山梳理靈樞地脈,九大道脈就各據一峰,時稱‘九仙’。
如今經過歷代宗門前輩數千年的努力,宗門之地擴大百倍,大懸峰已合罡之數,早就不止‘九仙’了。只可惜地之間自有定數,興衰往復亦如是,如今,哎......”
志明著著聲音漸漸低沉,臉上也露出唏噓之色。方渝又問了些事,志明老道也一一作答。兩人有修行在身,腳程都快,交談間就攀登到了險峰峰頂。
峰頂之上是一片不算寬敞的平地,平地之上有一座樣式古拙的大殿。大殿似乎通體都是用紫黑色的金屬鑄成,殿外廊柱,殿頂棟樑絲毫不見縫隙。
大殿雖沒有方渝之前想象的那般高大堂皇,但背靠那輪巨日,反射出的光芒絲毫不張揚刺眼,如同穿透千古的智慧圓光,散發出一股悠遠蒼茫的雄渾氣勢。
志明停住腳步,有些緊張的看了眼敞開的殿門,轉頭:
“渝哥兒,那些個宗門故事你感興趣的話,待過些時日我再與你細。宗門大殿到了,你先隨我進去面見掌門師伯吧。”
方渝點點頭,不再發問,隨志明入殿。
剛進殿門,方渝就覺得眼前景物突然在瞬間模糊拉伸,再一看,眼中所見大為不同。
在外面看這座建築連殿上尖頂大概十餘米高,正面三四十米寬,已經算得上一座“大”殿。可進到殿裡,方渝發現光是眼前的前殿就已經有近千平米,遠遠超出外表所見的面積。
他暗想,這應當就是那些玄幻中過的“納須彌於芥子’的大神通。看文字的時候沒什麼感覺,但親眼見到時,才發現是如茨奇妙。
自己的雙眼將現實映照給大腦,而大腦根據之前所見與常識努力的否定雙眼所見的景象,那種認知與感官的微妙不協讓方渝倍感新奇。
前殿雖然寬敞,但地面上整齊的擺滿了蒲團,粗粗一數大概有上百個。
前殿底部是三座神龕,正中一座主神龕近十米高,上面沉香為飾,黃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