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渝對老君殿裡的爭吵一無所知,他現在正沉浸在新奇的感受鄭
被志明老道帶入這裡時,方渝就已經感受到這裡的環境和外面世界有所不同。
實際上穿過石碑陷入黑暗空間的時候,味箸所化的那塊平板電腦就從廚神空間裡傳來了提示:
“發現未知空間屏障,是否開始解析?”
因為怕貿然動作會造成不可測的後果,所以方渝沒有立刻開始進行解析。
而當方渝穿過黑暗中落入那個亭子時,新的提示又出現在他腦海中:
“發現未知高能態物質,是否開始解析?”
一開始方渝還有所猶豫,但是他走出亭子回頭看到那塊石碑上篆刻著“寶室九仙”四個字時,立刻選擇了確定。
不僅如此,方渝還停下了所有正在解析的任務,投入道力全力解析新發現的未知物質。
因為他急需找到證據確認自己是否進入了一個傳中的地方——洞仙境。
託這段時間在蜀都圖書館遍查資料的福,方渝對川蜀一帶的各種宗教神話傳都有了一個粗略的瞭解。
青神山作為蜀都周邊的名山,神仙軼事、民間傳特別多,自然也曾是方渝重點了解的物件。
之前看到林中空地那塊石碑上寫的“西嶽佐命”,他就覺得眼熟,可一時還想不起在哪裡見過,不過當他看到“寶仙九室”四個字後,他終於反應過來了。
這四個字出自一本叫做《雲芨七籤》的書。
這本書是古代一位叫做張君房的學者寫的。
張君房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不熟悉,但是他研究出的理論卻被很多人所知,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關於“三尸神”的發現和守庚申的理論。
據張君房破解了“三尸神”的秘密後,三十多年來堅持守庚申,並服食鳴條、茯苓等藥物,終於有一在自己的弟子面前白日飛昇,消失了蹤影。
張君房本身就十分喜歡研究神仙方術,在奉皇帝之命修撰皇家秘閣所藏道書時,專門從中選擇精要萬餘條編撰出更加系統、簡明的《雲芨七籤》。
《雲芨七籤》這個書名是來源於道教術語,道教稱藏書之容器為“雲笈“,而道書又分為“三洞四輔“七部,也稱“七籤”。
所謂三洞指的是洞真部、洞神部、洞玄部。洞就是“通”的意思,表示誦習這些經書可以達到通於神明的境界。
四輔指的是太玄部、太平部、太清部、正一部,是對三洞經文的論述和補遺。
太玄輔洞真,太平輔洞玄,太清輔洞神,正一源於師道,對其他諸部多有補充。
《雲芨七籤》號稱“掇雲笈七部之英,略寶蘊諸子之奧”,裡面輯錄了早已亡佚的皇家秘閣道書《宮寶藏》的內容,被後人稱作“道藏”。
除了錄有各種修持秘法,在這本《雲芨七籤》中還記載了很多尋常人所不知道的神仙秘聞,其中就有十大洞、三十六洞的描述。
書中青神山中有下第五洞:“週迴二千里,名曰寶仙九室之洞。在蜀州青神縣,屬青神丈人治之。”
如果方渝剛看到“寶仙九室”四個字的時候還有些將信將疑,當他看到“丈人觀”、龍蹺上仙”、“希夷真君”、“五嶽總司”這些匾額後,他已經有八成把握確定自己是在傳中的下第五洞。
根據古籍記載,青神丈人姓寧名封,是上古聖皇座下的名臣,因為發明了陶器的製作而被封為“陶正”。
傳他還曾經向聖皇傳授過御風雲的“龍躋之術”,故而聖皇築壇拜其為“五嶽丈人”:“主地仙人,是五嶽之上司,以總群臣也。”
方渝在蜀都圖書館裡看到這些描述的時候其實也沒怎麼在意,只當是古人對未知事物的浪漫想象,從來沒想到世上還真有這些事情。
志明老道也是莽撞,他也許是認為方渝本就應該知道這些,所以無所顧忌的就這麼將毫無心理準備的方渝帶進了傳中的洞仙境。
這也是方渝早就經歷過不少不可思議的事情了,對於這些超常的事物有了很高的免疫力,換成一般人,估計一見到老銀杏這樣出沒在志怪傳奇故事中物種——樹妖的時候就已經被嚇出毛病了。
這也是方渝在老君殿裡那麼堅定的要進行儀式的原因之一。
雖然最大的原因還是迫切的想知道十年前到底在自己和父母身上發生了什麼事情,可想要搏一搏仙緣的想法也同樣的堅定。
在和劉振強、鍾理事交談的時候,他們已經多有暗示,這不能那不能得,足以讓方